宁夏扶贫办副主任张吉忠:“可能当初选的时候,我们区县或者企业在选的过程中,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包括后期的资金整合不到位,个别项目考察不够全面或者是不够深入,这些因素导致很困难。”
贺兰县发改局局长杨慧:“我们现在还是全区最好的县,一年财政收入才十五、六个亿,这十五、六个亿又发工资、又保障民生,哪有钱回购这些东西?还要基础设施发展经济,所以非常紧张的。”
扶贫资金,国家明确要求,地方政府统筹落实,但当地不仅没钱可拿,甚至当地主管部门认为,即便有资金,也不合适拿来投资这样的项目。
政府推给企业,面对无利可图的扶贫项目,企业也不愿意继续参与。“我们也体谅政府的困难,如果单纯让咱们目前的这些光伏企业,大规模来投资这个扶贫电站,其实这个商业模式是没法做很多的。”
央视评论:精准扶贫更要落到实处
一个事先设计很好的光伏扶贫路线图,最终却走了样,原本政府,企业,贫困村民三方受益的项目,建好了却没一方满意。铺满贫困村民家中屋顶的太阳能设备,还在静静的晒着太阳,计划中的效益更是无从谈起。
扶贫项目的制订和执行,关键就是要把精准二字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让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既是必须克服的硬骨头,也是中央作出的郑重承诺,更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每一户贫困家庭的希望和寄托所在。
其次,做扶贫工作,最怕的就是贫困户“等靠要”,一旦思想上出现了“惰性”就很难帮扶。那么在进行扶贫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反思一下,基层工作是不是也存在着“等靠要”。是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还是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出现了问题是继续等政策还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一旦扶贫工作出现了惰性,失去了执行力,那么精准扶贫的目标蓝图也许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秉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对路的政策、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扎实的行动量身定做、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出实招、求实效,这样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