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一份《关于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项目电费结算方式变更的通知》中提出电网公司不再垫付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项目国家补贴。虽然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引发激烈的讨论,但是下调,各界业内人士认为将势在必行。
下调势在必行
“电网公司不再垫付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项目国家补贴”的提出,引发了光伏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年,市场上的发电设备不断更新,突破原有技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例如像新型太阳能电池、新型组件、新型逆变器以及1500伏系统等新技术,而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就是太阳能电池。尽管行业内的呼声很高,但有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市场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记者梳理发现,在前几年,光伏产业经历了几年低谷期,到去年,光伏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再度崛起,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约16.5GW,累计装机量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1至9月,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807.9亿元,同比增长35.8%。
那么,现如今政策补贴为何大幅下调?一方面,源自光伏组件产品价格的变化。有行业内部人士分析称,上半年光伏组件价格受市场利好影响,下滑趋势得到缓冲,但预计下半年组件价格会逐步回落。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是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的进步也正在使这一因素发生变化。有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光伏组件度电成本从1.32元降到2016年一季度的0.41元,仅仅用了五年,到明年的下半年,该成本可能降到0.29元。
据悉,今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的发展,还将通过实施“领跑者”计划、竞争电价政策引导企业降低光伏成本。
乐康光伏营销经理郝志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光伏发电行业一直以来受益于政策补贴,虽然逐步从萌芽阶段快速发展到今天的技术突破,但如今却焦虑不断。首先,现在是处于补贴下调直至最后将会是彻底退出趋势;其次,如果光伏发电行业只靠政策补贴生存,是不可能长久的;最后,政策补贴其实能够做的是在这个行业初期时的一个‘起步资金’。不能依靠过度,针对分布式光伏这块而应该注重市场培育”。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在前不久的公开讲话称。“截至2016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累计达到550亿元,原有的补贴模式难以为继。决策部门面临着极大压力,关于产业发展未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遇到了现实的挑战。”
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我国光伏行业正面临优质建设资源有限和电价补贴下调两大挑战。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通过降本增效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性。
华为智能光伏业务中国区副总经理胡宜春曾向媒体表示,光伏发电的补贴是在不断下调的,目标是做到平价上网,从政策层面倒逼企业进步。现在投资光伏电站,尤其要关注的是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投资回报,包括发电量和运营维护效益的提升等。
有行业内部专家指出,补贴下调会使得企业引进国际一流的制造技术,实现先进技术的大规模量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规划好自己的光伏制造技术路线,在中国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时代的过程中夺得先机。
“从长期来看,随着组件效率的不断提升,再加上分布式光伏本身的优势,补贴下调对分布式发展前景并不会影响得特别明显。”郝志强补充道。
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意见》中要求,Ⅰ类、Ⅱ类、Ⅲ类大资源区地面电站光伏上网电价拟分别由每瓦0.8元、0.88元、0.98元下调至每瓦0.55元、0.65元、0.75元,对于屋顶分布式“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和“全部自发自用”的补贴拟由目前执行的每瓦0.42元下调至Ⅰ类资源区0.2元,Ⅱ类资源区0.25元,Ⅲ类资源区0.3元。新政策执行时间为2017年1月1日。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长期依赖补贴发展的光伏行业,本轮降补若落实,将对中小型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在信贷、扶贫等政策支持下,近年来大批企业转型光伏行业,出资为农户建立电站,通过后期运维收入盈利。但电价下调后,企业盈利将会大幅缩水。
分析人士认为,征求意见稿不仅大幅削减了地面电站的补贴,分布式光伏补贴也从此前“一刀切”式的执行标准,改为分类执行,最高降幅甚至超过50%,这让本就盈利空间微薄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基本失去了盈利的可能。
不过,面对补贴的下降,电站收益率的降低,部分企业已提前布局并进一步扩大了业务的区域范围,有的企业将农业光伏项目和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列为公司本身的发展范围。所以,尽管补贴下调的力度超出原有的预期,但在上游组件价格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光伏企业仍具有盈利的空间。随着组件等上游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行,光伏平价上网将会有望实现,未来行业或迎来高速发展。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