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二:企业报低价是为了炒作?
自从开标价格公示,几位低价竞标的企业几乎个个被骂。目前,光伏圈比较流行的观点有几种:一种认为很多明显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主动出击低价中标,并不是其能很好地控制成本,也不是有足够资金支撑,而且靠爆冷的话题炒作提升曝光率,将项目变成身价百倍的“聚宝盆”,这样的企业通常“捞一票就走人”,反正他已经赚到了,做坏的产业有资本市场和股民兜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中标拿到项目,就可以转身再次招标,风险转接的同时还能赚到“吆喝”;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纯粹搅混水,他吃不到肉也让你喝不到汤”,项目先拿到手里,拖着不开工,也就没有多少投入,拖到最后不了了之。但笔者认为,上述几家企业都是业内龙头、央企等,不在炒作之嫌也不敢炒作。
理性分析:被砍下来的“价”里都有什么?
一、技术的革新。这一原因被广为接受,有专家在采访中说到:就上半年光伏市场来说,用日新月异毫不夸张,技术的发展飞速,各种高效电池发展也很迅猛,不管单晶还是多晶导入产业化的速度都非常快,应用端的创新也非常多,毕竟技术的革新可以不断压低成本。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1500V系统被光伏业界人士频繁提及,部分企业甚至抢先推出了1500V产品。光伏企业深知,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需要不断压低成本,提高发电量,1500V新技术恰好可以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之所以能在领跑者项目中敢出低价,正是由于手中握着“技术创新”这张王牌。
二、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很多企业的产业链比较单一,只生产上游的硅片或电池,或者只建电站,这样的成本控制起来压力就会很大,要想让“海绵挤出水”,就需要整合整个产业链,让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都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就可以协调各利润空间以实现真正的成本下降。
三、限电与路条。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5年度全国光伏弃光40亿度,占新增光伏装机的三分之一。其中,甘肃限电31%,新疆限电26%。进入冬季以后,新疆限电59%,宁夏限电39%,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当地火电占据大头,而电力消纳能力有限。而领跑者项目中,国家承诺外送通道同期建成,避免了弃光、限电的情况发生,对于竞标者来说,其风险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这也是很多企业在报价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同时,常规的光伏项目,路条似乎成了行业公开的“潜规则”。这笔高额的“买路钱”一直困扰着企业,而在领跑者项目中,地方政府承诺将一路为企业“保驾护航”,省去了这笔钱,企业的成本自然也就相应的下降了。
低价是为了“断奶”更是为了“革命”
新能源尤其是光伏,为什么没能大规模代替传统能源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贵了”。从诞生起到现在,它始终走在了降价、降价、再降价的长征路上,目前也还远没有到头。只是,最近的步伐有些快,很多业内的人有些接受不了了。但不管接受不接受,光伏行业必须要、也必然会降低价格。不然,如何跟火电、煤电竞争,不能总是靠政府的补贴生存,早晚都是要“断奶”的。
对目前的光伏行业来说,推动光伏产品价格下降的,核心因素还是技术进步和创新。如果只有个别企业的爆冷可能是非理性的恶意竞争,但趋势性的下降只有真的是以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把成本降下来,才能有打价格战的底气吧!技术进步或许正在以超越普遍预期的速度向前,突破口正在来临或者是已经来临,只是我们还没敏锐地察觉到!
同时,中国光伏市场的价格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像美国、智利等国家度电成本报价早已达到几美分。如果光伏企业想着拥有稳定、可观的利润,那恐怕要大失所望了,未来,价格战只会越来越猛烈,价格的刀片会将企业的利润削得越来越薄,毕竟光伏的背上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革命”,革煤炭、火电的命、革传统化石能源的命。
站在光伏新时代的起跑线上,光伏圈的运动健将们,在憧憬终点光伏平价的胜利喜悦之前,先勒紧裤腰带在价格的跑道上撕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