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来说,2016年9月是个值得击掌相庆的月份:期盼多年的光热发电标杆电价终于出台,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也予以公布,中国光热产业的巨轮,终于正式启动。
此前,正是因为电价政策迟迟未出台,在同为太阳能发电的光伏产业热火朝天之际,光热产业却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坚守多年的光热企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一直在推动光热产业发展,虽然有些挫折,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薛黎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光热标杆电价)是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推动。”
六载等待国内光热市场历经坎坷
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同为太阳能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即“光—电”的转化;光热发电则是将太阳能集热后通过换热装置加热水产生蒸汽,然后驱动传统的汽轮发电机产生电能,即“光—热—电”的转化。光伏发电缺乏储能能力,发电存在间歇性,给电网造成压力;光热发电则拥有相对成熟的热存储技术,到了晚上也可以蓄热发电,在并网友好性上远优于光伏,其中间环节产生的热能,还可以用于供暖,实现热电联供。
虽然光热发电具备种种优势,但是因为其对技术和投入的要求较高,在电价政策未明之时,大多数企业不敢放手投资。可以说,提早布局光热发电的企业,都是具有一定勇气和信心的。
中海阳最初是做光伏产业,2010年决定向光热发电转型。当时正是光伏发展最为蓬勃之际,但薛黎明看到了光伏在技术路线上的局限性。“光伏是把太阳能直接变成电,而即便是在2016年,电力的储存和转化也还是一个比较难的技术问题,成本是很高的。”薛黎明表示,“我们就思考,除了直接光电转换以外,还有没有另外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于是开始关注光热发电。”
“那个时候光热发电还没有光伏发电那么被大家所认同,但是回想2006年前后的时候,大家也并不认同光伏发电。”薛黎明称,“所以对于五六年之前,光热发电被大家所不太认同,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我们规划了五年的培育期。”
这五六年来,中海阳等早期的行业参与者们一直为国内光热行业的发展鼓与呼。自2013年开始,中海阳连续四年参与起草扶持光热产业发展的相关提案,并通过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提交全国两会,还多次牵头举办光热发电相关高峰论坛。
与此同时,中海阳还不断夯实自身技术实力,据薛黎明透露,目前中海阳拥有槽式、塔式聚光集热系统及配套检测核心技术专利80余项,并参与了包括国内首个国家级槽式示范项目延庆1兆瓦槽式集热试验平台等多个项目的系统集成建设。
也是在这五六年,大浪淘沙,面对不知何时才会明朗的政策环境,已经有不少企业选择退场。“2014年、2015年是一个低谷,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被淘汰了,行业的参与者变少了,一些资本方的兴趣也在逐渐变淡。”薛黎明称。
“我们一直在推这个东西,虽然有些挫折,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薛黎明表示,“因为我坚信如果中国要发展新能源产业,光热发电是必不可少的,像拼图一样,光热发电一定是这个拼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政策的推进,会影响它的进程和速度,但改变不了它的趋势和方向,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薛黎明坦言。
标杆电价启动市场光热有望成为基荷能源
9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核定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15元,并明确上述电价仅适用于国家能源局2016年组织实施的示范项目。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要求各示范项目原则上在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至此,国内光热发电行业终于迎来曙光。
不仅如此,光热发电有望成为未来电网主力电源的观点,也开始被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认可。在9月22日召开的首届德令哈光热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副处长邢翼腾表示,在青海、新疆、甘肃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做好光热发电布局,以太阳能热发电为主体,担当基荷能源,并承担调峰任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也在会上表示,光热发电既可以承担基荷,也具备较为灵活的调峰能力,可作为未来电网的主力电源。
“把光热发电定位为基荷能源,就是说它以后一定会取代一部分火力发电或者其他的主流发电形式。”薛黎明表示,“光伏发电则基本上没有这个说法。光热发电可以规划在大能源类,光伏发电则是分布式为主,作为一个补充。未来的新能源将是光伏、光热、风电等多种形式的多能互补,其中核心是太阳能光热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