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30大限”来临前,光伏企业竞相加快电站建设并网进度,在上半年出现一波又一波抢装潮。“6˙30”之后,光伏市场又将呈现怎样的规模和变化?分布式光伏市场是否将迎来大发展?不少光伏企业纷纷布局储能,优势何在?储能行业未来发展规模怎样?围绕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在日前举行的2017质胜中国光伏盛典新闻发布会上,德国TU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服务副总裁邹驰骋、TU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服务总经理李卫春给出了答案。
“6˙30”后光伏市场发展趋势
在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2016年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分别降低10分钱、7分钱,三类资源区降低2分钱。其中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
在这一政策下,光伏行业经历了上半年的抢装大潮,但“6˙30”后,国家对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将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在邹驰骋看来,国家宏观政策对未来5年的规划很清楚。“国内光伏产业的规模决定了市场方向不会说变就变。”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李卫春的认同,“装机潮其实每年都有,只是发生的时间点不同。”
“6˙30”之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分布式光伏将迎来发展的良机。对此,李卫春表示,光伏发电本身应用性质就是分布式电源,对于分布式,政府一直都在积极推进。“但对开发商而言,分布式应用多样性意味着不仅面临土地属性问题,还有物业资源问题。不过分布式发展一定是未来趋势,大家普遍看好,只是还需要一个过程。”
光伏企业跨界做储能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利用,为解决风电、光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问题,储能行业春意渐显,2015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105.5MW。来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预测,到2020年,理想情景下,不含抽水蓄能,储能总装机规模将达24.2GW;常规情景下,总装机规模将达14.5GW。
面对储能行业的利好,李卫春认为,光伏发电的波动性无法满足用户侧连续供电的要求,所以光伏发电需要多能互补或大电网来支撑和平滑,如果光伏发电搭配储能实现平稳输出,就是完美的组合。随着新能源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光伏发电量大幅提升,在电力系统的渗透率也不断提高,对储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使储能发展成为近阶段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