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争议两三年的光热电价价格战终于落定,2016年被喻为光热发电启动元年。然而与以往公布电价及财政补贴不同,光热发电就技术而言,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鼓励光热发电,定价属政策先行。在经济下行,电力需求不足,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滞后的背景下,光热发电又能否突出重围?
2016年9月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了光热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以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标杆电价来支持太阳能发电容量的开发。
此前在征求意见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更对光热发电大势看好,提出到2020年底,要实现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业内人士纷纷叫好,一是这场争议两三年的价格战终结,光热价格石头落了地,二是国家对光热有大规模发展的规划;其次,光热发电本身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将太阳能以热能的方式储存起来,并在必要时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实现全天候发电,而且可调可控、更为稳定,将显著降低电网的接入及消纳成本,并有利于电网消纳更多的不稳定电源(风电并网、光伏并网等),减少弃风弃光。此外,还可进行供热。
光热发电看似风景独好,电价曾经长期未明
事实上,光热发电上网发电价的争议由来已久,其价格一直不明确。今年5月传言电价为1.1元/千瓦时,业界也齐声期盼电价为1.2元/千瓦时,近日公布的1.15元/千瓦时恰好取其中间值。就光热发电的利润而言,曾有行业调研显示,电价达到1.2元/千瓦时,发电企业能够获得8%-10%的收益,由此推算,eo记者发现,定价在1.15元/千瓦时,则企业的收益率将处于3.5%-5.5%,能够保障光热发电企业收益。
价格不明确的另一原因在于光热发电的技术不够成熟,成本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据了解,“十二五”时期,国家安排了1吉瓦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但自2010年亚洲首座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北京延庆动工以来,截至2015年底,全国光热装机规模仅为18兆瓦,仅相当于4台4兆瓦风力发电机的装机容量。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