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组件看起来都差不多,它们相同吗?
根据2011年至2015年的统计数据,共有超过500个品牌的光伏组件在澳洲市场进行出售,就连光伏领域的专家也难以将其进行区分。以下是标签和规格书上的一些典型信息——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相同:
10年产品质保
25年线性质保
功率等级(例如:250wp/260wp)
全球的组件制造商都致力于通过生产高标准的产品来扩大市场份额,这就需要高水平的研发,例如将组件暴露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试验及产品生命周期测试。然而零售商和消费者并不太看重这些。
走出这个误区的最佳方法是查看卖方在其他国家的项目案例。如果对方提供了他们的光伏系统在许多地区大型项目使用的案例,那么也就能够证明此光伏系统可以在您所在地进行使用。
2. 区分千瓦(kW)、峰瓦(kWp)和千瓦时(kWh)
对于光伏技术知之甚少的消费者可能会对此产生许多疑问。当您在零售商处购买光伏系统时,这些词通常会被提及。
例如,澳洲销售的光伏系统普遍使用“5千瓦(kW)系统”这样的名称,但严格意义上,应当称其为“5峰瓦(kWp)系统”。
峰瓦(kWp)中的“峰”(“p”)意味着“峰值”,即为太阳能电池模板在标准状况(1,000W/m2太阳光照射)下最大发电量的总和。
千瓦(Kilowatts)为能量度量单位。当称作千瓦时或度(kWh),其意味着在恒定速率下一段时间内使用的电量。
使用千瓦(kW)或者峰瓦(kWp)并不代表一天、一周、一月或者一年内组件切实的性能表现,其表现的是组件性能潜力最大化的数据。就如同我们说某款汽车时速200公里时,“200公里”在这里只代表了汽车的最高峰值速度。
如果国际性的大型项目指定或使用了某特定品牌的光伏产品,那是因为通过独立的专业人士调查及技术勘察后,他们相信制造方有能力持续生产出可以年复一年产生稳定电力的产品。
3. “一级组件制造商”(“Tier 1”)是什么意思?
光伏行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方法来对组件制造商进行排名和评估。在没有可以量化的测试机制情况下,许多人开始寻求金融分析师的判断。在许多情况下,光伏业使用“Tier 1”来作为量化组件质量的手段。
此等级系统实为价值排序结构,其已经广泛应用在金融分析机构及企业中。最被大众接受的定义是“银行可贴现性”,它是决定使用某品牌光伏组件的项目是否能够获得银行无追索权债务融资的决定因素。
关于“等级排序”的定义及解释还包括产品垂直一体化相关理论,当地办事处及售后支持部门的存在,这些都间接体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但等级排序是非常主观的,缺乏其所定义的实质内容。
4. 原产国是否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质量?德国制造或者来源于德国是否就比其他国家生产的组件更好?
根据产品原产国判断产品质量的方法是非常过时的,消费者可能会冲动选择自己抱有好感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而不去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筛选。
光伏业在这些年来一直是制造业中增长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然而在光伏业的崛起下,如果不能跟上这种巨大的增长,那么行业发展轨迹可能就被固化了。许多制造商倾向于通过在全球开设许多工厂来使生产基地多元化和以此来进行企业扩张。通过产品来源地、产品组装地及企业总部所在地来评判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不公平的。
零售商建议消费者仅仅通过原产国来鉴别产品质量的方法具有欺骗性和误导性,特别是认为亚洲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的想法是不正确的。2013年的报告指出,尽管零售商普遍向消费者推荐非中国品牌的组件产品,但超过90%出口到澳洲的组件依然为中国制造。
随着中国光伏品牌越来越高的市场渗透率,组件质量差距也参差不齐,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得以最终留在市场,其他则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