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中国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12月,在中国的倡议推动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成立,开始研究如何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动员更多的金融资源加快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在近十年获得初步发展,一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政策相继出台。
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指投向绿色项目、支持环境改善的贷款。自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以鼓励和倡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的体系框架由四部分组成:《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以及银行自身的绿色信贷政策。随着制度建设的完善,近几年,绿色信贷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13年29家银行签署了《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共同承诺》,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业务专业委员会,2015年4月成立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截至2015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01万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了16.4%,2015年末的绿色信贷余额占我国全部信贷余额的10%左右。
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是募集资金专项支持绿色产业项目的一类债券。2015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39号公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为金融机构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创新了筹资渠道。同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旨在为发行人提供绿色项目界定标准。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快速增长,第一季度发行量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全球同期发现量的约一半。
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我国股票市场上的绿色环保指数主要分为三个大类:可持续发展指数(ESG)、环保产业类指数和碳效率类指数。截至2015年10月,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绿色环保类指数约为16个,占其编制的A股市场指数总数(约800个)的2%。2015年10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了上证180碳效率指数,这是我国首只考虑碳效率的指数,该指数用碳强度来界定企业的绿色程度,即碳强度越低,该上市公司的绿色程度就越高。
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产业基金的特点在于将该基金资产总值的60%以上投资于绿色环保领域。2015年3月8日,绿色丝绸之路股权投资基金在北京正式启动,基金首期募资300亿元。浙江省、广东省等地方政府也设立了地方产业基金,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融资。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于2009年设立,基金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总规模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基金主要用于投入“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项目。除此以外,已有一些上市公司宣布设立环保并购基金。截至2015年10月,基金管理机构设立的以环保为主题的基金约有32只,其中指数型基金15只、主动管理型基金17只。2016年1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内蒙古环保基金设立方案》,标志着内蒙古环保基金正式成立。
绿色保险。我国的绿色保险主要是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2014年4月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2015年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4000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007年至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已有近30个省(区、市)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累计超过4.5万家次,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保障金累计超过1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绿色信贷已经发展多年,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政策指引和评价体系。未来几年,中国将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十三五”规划中有关绿色金融的内容为基础,重点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通过贴息、担保等机制支持绿色融资,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强制性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发展碳金融市场,在金融机构中推广环境压力测试,继续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发展绿色产业基金
过去,中国绿色金融主要局限在绿色信贷。但是,很多绿色项目,尤其是新的绿色项目,首先需要的是股权融资,在取得资本金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作债务融资。所以要通过建立一些绿色股权基金来推动绿色项目的股权融资。很多绿色项目是比较新的,从技术上来讲,民间觉得风险比较大,也面临着政策上的不确定性。由于这些不确定性,民间资金不太愿意投入到这些绿色项目。而政府背景的基金参与投资这些项目后,可以大大降低民间对于这类项目的风险嫌恶,使得民间资金愿意跟资。政府可以有多种方式来推动、组建绿色产业基金,比如以GP、LP的形式,有些可以搞成地区性的绿色基金,有些可以搞成行业性的绿色基金。未来,中国将设立各种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环境改善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用财政贴息支持发展绿色贷款
近年来,我国在财政上陆续出台了数十项支持节能环保的政策,大部分为直接补贴类的措施。与直接补贴相比,贴息可以使财政以少量的贴息资金引导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环保领域。同时,贴息机制可将项目甄别选择的责任部分转移给更为专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经济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财政的管理和监督责任。
要健全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机制,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扩大财政贴息资金规模。第二,适当提高财政贴息率,取消3%的贴息上限限制。第三,试点由财政部门委托商业银行(或未来的绿色银行)管理绿色贷款贴息的制度。
建立绿色担保机制
专业化运行的绿色担保机制可以有效解决部分风险较高的绿色项目的融资贵问题。国际上,美国能源部对新能源项目的担保计划就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了大量信贷资金大量投入到清洁能源产业,成功地帮助核能、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行业在美国实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正在规划成立专业性的绿色贷款担保机构,也有些地区正在考虑由省、市、县多级出资建立绿色项目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分担部分绿色项目的风险损失,以支持绿色担保机构的运作。
发展绿色债券市场
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同时发布了绿色金融债的公告和《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2015版)》,启动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居全球第一。业界估计,中国未来几年绿色债券的年均融资量可以达到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
未来,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重点在于建立对绿色债券的统一界定标准,规范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绿色债券的认证质量,鼓励认证机构在债券发行后持续监督资金流向,并估算绿色项目的实际环境效益。同时,要加强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合作,为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绿色债券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要探索建立贴息、担保等能够帮助绿色债券降低融资成本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