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转眼过半,正在破产重整,苦打生产经营翻身仗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传来捷报,今年上半年,赛维各事业部生产业绩均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硅料5、6月产量突破900吨,一条线产量超过原来两条线产能;硅片日产超200万片,接近历史最好水平;集团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13%;现金毛利6.2亿,同比大增487%,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
创新应对变化
10岁的赛维,曾经创造过业界瞩目的辉煌。但是前几年全球经济下行,欧美债务危机以及对华光伏“双反”重压,使得产品以出口为主的赛维也像很多光伏企业一样跌至低谷。去年初,银行停止了贷款,年底又启动了破产重整,这接踵而来的利空几乎把赛维逼上了“死亡”绝境。面对重重危机,赛维高管冷静应对,科学决策,在市委、市政府和管理人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确定了“以改革创新提高效益,以生产经营推动破产重整,打赢生产经营翻身仗”的总体思路,带领万名员工自强不息,一手抓破产重整,一手抓生产经营,把一个活着的、健康的赛维带入破产重整。
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赛维要打赢生产经营翻身仗,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钱从哪里来?赛维高管们盯上了“去库存”。从去年二月起,以清理闲置资产、清理应收账款、清理库存的“三清”活动在赛维全面展开,高管披甲上阵,摸清家底,列出清单,分头落实,责任到人。严格做到“事前调查评估”“事中招标监督”“事后总结跟踪”。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去年一年就清理、盘活、产生现金6500余万元,为保障生产经营挖出了第一桶金。
技术创新是赛维创新应对变化的又一妙招。马洪硅料厂原采用热氢化工艺,消耗大,产量低,生产成本高企不下,致使停产两年,被业内人士视为“无价值企业”。要让马洪硅料厂绝地重生,解决赛维发展的最大“拖累”就必须创新技术,其中冷氢化技改是关键。但是,冷氢化技改由外国公司承包需付管理费近千万美金,赛维无法承受;如果赛维自己干又缺乏技术和经验,被外包单位断定为赛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敢想敢干敢拼的赛维人毅然选择了后者。
为了冷氢化改造项目建设,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没有节假日,每天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点一点钻研,一心一意扑在技术攻关上。往往一个技术难题,他们要集中攻关好几天,直至外出学习考察,取长补短,变更设计,调整方案。在硅料厂全员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冷氢化改造顺利完工,节省资金逾1.6亿元,完成了被外国公司断定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采用两条冷氢化线供应一条还原线生产的“加强版”硅料生产线,使产量、成本、能耗和利润等各项指标连创历史新高,5、6月产量连续突破900吨/月大关,一条线产量就超过原来两条线产能,每公斤硅料生产成本从停产时的228元下降到70元以下的行业一流水平,降幅超过70%,从一个濒临倒闭、“没有价值”的企业跻身于硅料行业先进企业。
在磨难中创新奋进的赛维人就是这样,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加强管理上把在指缝中悄悄流出的个个铜板攒起来汇集成河。硅料事业部今年实行的“极限运行”就是一个例证。所谓“极限运行”,就是在安全生产前提下,通过精密测算,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改变了“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如原来硅料年产5000吨时,都是运行2台1180千瓦水泵,今年技术人员在测试中发现,开一台水泵就能满足生产需求。于是他们果断地改为一台水泵运行,而生产仍然保持稳定,仅此每月就节省水、电成本44万元。硅片事业部根据市场变化创新销售模式,改变原来“自产自销硅片”单一经营模式,推出硅料换硅片双经销、硅料来料加工并回购业务、硅块对外销售、硅块外发切片业务,加快了资金流转,取得了可观的效益。电池厂改变“产品仅供赛维组件厂”原有销售方式,大力开拓市场,通过代工及电池回购销售、委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方式,增加了盈利手段,今年上半年月月实现了正现金流。
在赛维采访的日子里,我们深深感到创新应变已成为赛维公司绝地重生的号角,赛维人不满足于引领光伏进入高效时代的过去成就,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出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保持了核心竞争力。研发出的高效多晶硅片M系列以高转换效率领先市场,备受市场青睐,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年6月,赛维承担的“G7多晶铸锭炉设备及工艺研发”和“电池黑边与硅片的相互关系及其改进研究”分别被鉴定为“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7月,赛维组件厂生产的LDK270PAFW和LDK325PBFW多晶电池组件达到国家光伏组件“领跑者”技术和品质要求,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领跑者”证书。
这一项项骄人的成果无不彰显着赛维对研发的专注及雄厚的技术实力。据赛维技术负责人介绍,其最新一代高效多晶硅片M4也已进入量产阶段,转换效率可达18.6%,是目前市场上已经量产的转换效率最高的多晶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