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一次研讨华中所说,未来光伏在移动日用消费品市场将大有可为。
其实,早在2009年三星就推出了全球首款太阳能电池手机Guru E1107,它也是在背面设计有太阳能面板,曝晒1小时能够维持5-10分钟的通话,转换率不是太高,所以只能应急使用。
但为什么已经步入2016年的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太阳能手机的量产呢?
1光电转换问题
首先,太阳能充电的功率和太阳能面板的面积大小是有必然关系的,如果太阳能面板的面积较小不足够大的话,产生的电流就会十分微弱,乃至于能否将这电量存储到电池里面都是不可肯定的,即便我们能把这微小的电流全部存储到电池里,只靠这种充电方式,充电速度也会变得十分缓慢,很难达到实际应用的效果。
2充电技术问题
手机电池的充电方式一般都是以恒流恒压充电为主,就是首先以恒流充电,然后等到电池电压升高至一定值之后,电压保持不变,电路中电流降至很小,最终趋向于0。但对于太阳能手机来讲,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受光照的影响,在充电过程中电压或者电流要保持恒定是很困难。光照的强度的不稳定,必然会导致电压的变化,继而无法给电池稳定充电,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重新设计充电线路及电池,这无形中增加了手机研发的成本。
3充电温度问题
现在相当部分的手机得电池为锂离子电池。而锂离子电池能否保持最佳状态是与其身处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在25℃~40℃在环境下会表现出较佳的效能。而当遇到低温或者高温的状态时,其性能就会大打折扣了。而太阳能充电的原理,也注定其充电期间温度易偏高,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之外,若要制作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话,其制造过程往往都是高污染和高能耗的,因为其主要原料是纯净的硅。由于其主要存在形式是沙子(sio2)。为此要进行提纯过程,而这个过程不仅要经过多道化学和物理工序的处理,而且会消耗大量能源,这也是太阳能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而在手机这种利润逐渐压缩的产品里,加入一块成本高昂的太阳能板也不符合厂商、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