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遇上扶贫”始于2013年,却在2016年渐成气候。
在各种产业扶贫的模式中,搭载新能源概念的光伏产业扶贫脱颖而出,渐成各省级政府在此次脱贫攻坚战中,最为青睐的精准脱贫方式之一。
截至记者发稿前,2016年各省光伏产业扶贫指标仍未下发,却丝毫未影响到各省对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的投资热情。除山东、云南等省主动将普通电站指标全部换成扶贫指标,其他各省也将今年光伏建设的重点落到扶贫项目上。
有行业人士预测,各级地方政府的热衷以及整个行业自上而下的关注,或将助推各省的光伏产业扶贫进入政策“抢跑期”。 对此,光伏行业资深专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理解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地方政策千奇百怪,应及时说明和纠正。
近日,记者获悉,《山西省光伏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已获地方政府原则通过。作为最早开展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的省份之一,山西省在光伏产业扶贫上已探索了近三年,扶贫模式在不断升级和创新中,将为其他各省提供有益的示范和借鉴。
化繁为简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既属于国家二类光照资源地区,也位列国家级贫困县之中。周围山势延绵,却多是被当地人称为“石头山”的荒山,与光伏扶贫结合具有先天优势。如今,这里已被一排排光伏组件装点一新,其中一座于4月8日正式并网的40兆瓦光伏电站在向电网输送清洁电力的同时,也给当地扶贫对象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当地发改局副局长吴小平介绍,该光伏电站是天镇县探索光伏扶贫的一个试点项目,也是目前我国投运的最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按照国家扶贫标准每户25KW的规模,通过该电站可满足1600户贫困农户、持续20年、总额达9600万元的资金发放,确保实现贫困对象的精准扶贫和脱贫目标。“将扶贫款直接送到扶贫对象的手中。”
记者了解到,与通常采用的入户式光伏扶贫模式不同,该集中定向扶贫电站建设模式,天然屏蔽了入户建设、村级电站所遭遇的各种弊病。“扶贫对象普遍专业素质较低,接受光伏扶贫顾虑较多。地方政府集中建设、统一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贫困对象的保底收益,还可以实现异地扶贫,扩大精准扶贫的受益范围。”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张建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通过合作模式上的创新,充分挖掘国家给予扶贫优惠政策的价值,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另一方面,扶贫对象当年获益,也为光伏扶贫营造了积极的社会氛围,切实保障了扶贫效果。”
王斯成在接受采访时说:“采取集中式光伏电站方式,商业化运营,虽然没有政府补贴,但可以享受补贴资金及时到位、贷款优惠、土地优惠、建设地点不受限制等政策倾斜,对参与建设的企业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扶贫对象成股东
天镇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的创新,也体现在对资本引导上的创新。据记者了解,《山西省光伏指导意见》提出,地面集中光伏扶贫电站和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可由市、县指定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共筹资本金,其余资金由国家开发银行山西分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分行为主提供优惠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