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在我省,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大批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道路;但另一方面,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群众致贫原因复杂,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十三五”开局之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如何攻坚拔寨,打赢这场战役?前不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在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工作动员会议上指出,要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效,坚持问题导向,高度关注和有效解决不精准的问题,切实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生根。省长陈润儿也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要真扶贫,扶真贫,实施精准扶贫,严格落实责任,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齐抓、合力攻坚的格局。
唯有念好“精准”二字诀,方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脱贫,进而实现中原人民共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精准识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精准扶贫,就要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找准“穷”根,盘清家底,对症施策。
在桐柏县大河镇上河村,村委宣传栏上醒目地公示着村里51户163名贫困群众名单。贫困户田全有说:“以前扶贫物资家家都有份,不分贫富,现在村干部入户调查,连外出打工的村民都要打电话登记情况,还要通过公示确定身份。”近两年,全省组织10万余名各级干部、上万名志愿者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建档立卡,识别每一个贫困群众。随着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完善,在系统中点开任意一户贫困户,他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都一目了然。
鲁山县在精准识别中立足“五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家里读书郎,五看有没病人卧在床,朗朗上口,简便易行。弄明白致贫原因,扶贫才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识别,为“定点滴灌”精准扶贫打下基础。在资金使用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河南省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促进扶贫项目规范管理、精准管理,使扶贫资金使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央和省里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扶贫政策措施,也让贫困人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
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我省有38个国家级贫困县、15个省定贫困县,贫困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划的近一半,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个模式“打天下”,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路径,才能把扶贫脱贫工作做实,做出成效。
春天的伏牛山郁郁葱葱,栾川县重渡沟生态旅游建设示范区管委会仓房村一派忙碌景象。“搭上旅游扶贫这列"快车",未来五年,俺村的面貌肯定会大变样。”村党支部书记李红献说。按照计划,这里的东北虎园“五一”就要正式开园了。仓房村的土地基本都是林坡地,村民们务农收入菲薄,但一山之隔的重渡沟发展休闲度假游从穷山沟变成了小康村,让仓房村的村民们也看到了脱贫希望。通过有关部门牵线搭桥,栾川县新引进的旅游项目伏牛山东北虎园选址定到了仓房村,一个以养老为主题的山水度假养生庄园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