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三水区纳税大户榜单中,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爱康”)“成绩”惊人,纳税额增长约4倍,首次超过5000万元。
众所周知,国内光伏行业于2011-2012年遭遇“寒冬”,并在2013年下半年实现触底反弹。随着近两年国内出现光伏电站投资热潮,光伏发电装机量猛增。据媒体报道,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15GW,同比增长逾40%,累计装机量达到约43GW,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国家。
从行业“寒冬”走向新一轮增长,作为三水光伏龙头企业的广东爱康经历了什么?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广东爱康董事长陈刚。他表示,现在光伏行业整体形势不错,广东爱康已经坐稳广东光伏电池行业头把交椅,同时也处在全球光伏电池行业第一梯队。
陈刚还透露另一条重要信息,广东爱康正在建设新生产线,有望年内将现有产能扩大一倍,达到1.6GW,向光伏电池GW级俱乐部进发。
行业洗牌去掉95%产能
“我们去年纳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增值税抵扣期结束,实际上业绩增长没有纳税那么夸张,大约增长20%-30%。”陈刚说,今年扩产后增长更快,预计年产值超过30亿元,增幅超50%。
事实上,目前光伏行业正处在产能扩张阶段。占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份额近50%的“硅基组件超级联盟”6大成员中,除英利绿色能源外,各家近两年均公布了不同规模的扩产计划。仅阿特斯阳光电力今年就计划投入4亿美元,用以大幅提高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
可就在四年之前,光伏行业仍处在“去产能”的阵痛之中。陈刚说,2011-2012年是光伏行业洗牌期,去掉了95%的产能。广东爱康采取了提前去产能的做法规避风险。
2012年,由于投资过热、需求放缓造成的产能过剩,在美股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出现全面亏损。其他中小型光伏企业则面临银行抽贷的危机。陈刚于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光伏‘双反’引起了银行恐慌,只要是与光伏有关的企业,都要抽贷,广东省几家做晶硅电池的,只剩我这一家了。”
转机出现在2013年下半年。行业洗牌后,光伏市场供需逐渐实现平衡,国内主流光伏企业如晶科、英利、阿特斯等在2013年三季度财报中均显示出扭亏为盈的态势。与之相符的是,广东爱康也在2013年下半年由去产能转向满负荷生产。
“我们已经连续满负荷生产1000天了,春节都没停工。”陈刚在3月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春节广东爱康让部分工人轮休,另外聘请了几百名临时工保障生产。
度过洗牌期之后,生存下来的企业往往竞争力变得更强。据介绍,目前广东爱康在光伏电池细分领域已处在第一梯队,同时也是广东唯一一家上规模的晶硅电池厂商。“全球十大光伏组件企业,有8家在我这购买电池。”陈刚说,“以前我们也做小客户,现在转型只做大客户。”天合光能、晶澳、晶科、阿特斯、台湾新日光等知名企业均是广东爱康的客户。
除了市场空间打开,广东爱康的技术沉淀也在加速。记者梳理广东爱康已获得的92项专利发现,其中60项是在2015年授权的,超过前4年授权量的总和。另据陈刚介绍,广东爱康有34项专利正在批准过程中。
技术积累后甚至给陈刚带来了“幸福”的烦恼。他说:“很多同行来我这挖人,我们只好用加薪来应对,以前我们是人才输入,现在变成了人才输出。”据介绍,目前广东爱康员工规模达1200人,其中有60多人是专职研发人员。
虽然时下有关光伏行业再次迎来春天的声音不少,但陈刚在谈话中却表露出谨慎乐观的态度。“困难一直都有,以前的困难是没有钱生产运作,现在的困难是要想办法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在扩大发展和资金周转之间取得平衡,比较幸苦。”他认为,在技术、市场和融资等方面,广东爱康仍有很大努力空间。
技术领先半步避免淘汰
晶硅和薄膜两大技术路线之争,是光伏行业的经典话题。2014年9月,曾有一次光伏大佬隔空喊话事件。当时,以保利协鑫、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等为代表的晶硅阵营,和以汉能薄膜为代表的薄膜阵营,双方通过多种渠道激辩技术路线。一方认为晶硅电池成本低、转化率高,是市场主流,另一方打“情怀牌”,认为薄膜组件可以缝在衣服上,让人类能够像绿色植物直接利用太阳能。
陈刚显然是晶硅技术的拥趸。他将晶硅与薄膜之争比作面板行业的液晶与等离子之争。“论技术,等离子不比液晶差,但行业中大多数企业投入液晶,使得液晶能在极短时间内提高品质,降低成本;而等离子只有一两家企业在做,投入少、研发速度慢、降成本速度慢,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了。”陈刚说,同理,薄膜也不是技术问题,只不过行业的大多数选择晶硅,使得晶硅更快地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