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困户屋顶或家中搭建电站,工程强度是最大的。农村的房屋周围多有树木,一些农舍屋顶的构造也并不一定适合安装光伏板,为光伏电站的标准化建造带来很大麻烦。若按照每个贫困户的需求来定制光伏电站建设,则会大大提高建设成本。
“光伏扶贫工作很有前景,也一定可以做好。”许洪华很有信心,进行扶贫规划时要先经过实地调查,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因地制宜选择更适合的发展模式,光伏产业就一定可以带动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走上小康之路。
“共赢”推进扶贫进展
自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被确认为“十三五”精准扶贫模式之一,光伏扶贫工作正在得到国家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然而,资金短缺的问题对扶贫工作的阻碍作用也愈加明显。
尽管政府和企业已经承担了大半费用,多数地区的贫困户依然需要承担几千元的初始建设成本。这笔在发达地区不算庞大的费用,成了贫困户心中的老大难。扶贫试点时期,很多地区采用的政府出钱、企业捐助的方式也并不存在长期、广泛实施推行的可能。
许洪华认为:“要推动光伏扶贫工作的进展,就不能让他们只是‘做贡献’,而要通过政策、商业等手段,让企业同时获利。”
目前,贫困省区主要是采用“搭送”地面电站建设配额的方式吸引企业投资——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竞争获得建设扶贫光伏电站及配套光伏电站的建设指标。这种PPP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也为解决光伏扶贫项目的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与此同时,贫困户也可以通过土地、劳力入股的方式减少资金投入,进而降低政府、光伏企业、贫困户的资金压力,推动光伏扶贫工作的快速进行。
2015年,我国光伏扶贫试点工作收到了很大成效。全国建设规模达到1836兆瓦,年均收益22.6亿元,近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解决了956个贫困村无集体收入的问题。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处长张洪波告诉记者:“光伏电站在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的收入带来了一定增长,在贫困地区被形象地称为‘小银行’。”光伏产业着力“造血”贫困地区经济,给予了贫困户一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更将为行业发展带来难得的上升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