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们又看到个别单晶企业活跃在各个舞台,话题依然是展望:“2016年单晶市场仍将提高到25%-30%!”除了展望,还是展望:“2016年将是单晶真正发力的一年!”
回过头看2015年、2014年、2013年,基本上是年年展望,但无不是年年失望。因为自从多晶大份额超过单晶后,十年来,不管声称单晶如何引领,如何逆袭,除了绝对量跟随总量增长有所提升,相对量确实在连年下降(如下图)。尤其是残忍的2015年,在单晶一阵阵叫好之后,马上迎来的是多晶供不应求,价格狂涨;单晶却库存高企,价格下降,也刺激不了销量。最近单晶企业看到这张图不再展望全球的情况了,转头说中国市场,说2015年中国的单晶运用从以往的5%上升到15%,未来还会往20-25%提升,改局部展望了,其实2015年的中国市场如果没有主要单晶硅片企业跳出来,往下游做了单晶电池组件,在中国电站市场和多晶一起拼价格,单晶下滑幅度还会更惨淡。
2006~2015年单晶、多晶产品在光伏市场份额的变化
还有一张图是必需要看的,那就是单晶企业一再说土地珍贵的日本市场,高比例的单晶运用,这个日本光伏协会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日本市场的单晶应用比例也是下降的。
日本市场2014-2015年光伏装机需求量占比;数据来源:日本光伏产业协会
单晶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单晶最喜欢讲光电转换率。因为确实从晶格结构特点看,单晶比多晶的结构表现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转换效率并不能决定一切。技术上谁都知道,效率高的单晶,衰减也高。有单晶企业说现在衰减都解决了,但降光衰是增加成本的。最后还是要看性价比,专业上叫LCOE“归一化度电成本”。当然单晶企业讲完理论也讲案例,但抛出的案例是精心挑选的。其实这几年,多晶与单晶的转换效率差距一直在1-1.5个百分点徘徊,就性价比而言,单晶也在降本,但多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之大,是单晶无法比的。其实对电站投资商而言,同样的投资,哪种系统多发电,性价比高,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市场说了算,客户的选择就是答案。
去年能源局发布领跑者计划时,单晶企业就只拿着方案中的效率标准来说事,说市场上的单晶产品100%符合“领跑者计划”要求,而多晶产品只有约20%符合要求。其实,“领跑者计划”对技术的引导何止光电转换效率这一个指标,而且就是讲指标也是单晶、多晶、薄膜各门类不同标准。其实能源局在推动“领跑者计划”时就考虑到了单晶市场份额小的现状,技术上单晶比多晶转换效率指标基本高1-1.5个百分点,但确定符合“领跑者计划”的单晶标准仅比多晶高0.5个百分点,这是有关部门考虑到国内市场上有近40吉瓦的多晶,即使20%也有8吉瓦参与争夺,而单晶产品100%进入也只有不到2吉瓦,如果指标定得高,单晶产品就更没有市场了。在技术上不能说17%单晶组件就是高端组件,16.5%的多晶组件就是低端组件,我们看到一些单晶企业的领导最近又在公开场合信口雌黄,说中国现有40吉瓦的多晶产能都是低端产能,转换效率高的单晶是高端产能,未来是单晶替代多晶,高端替代低端。这种唯转换效率论,并且政治化的言论,给行业外的公众,甚至政府机关,都是误导。有公共评论就吐槽:太阳能做为新能源的对手是传统能源,而不是单多晶。就象当年个别薄膜厂家疯狂攻击晶硅光伏一样。技术路线的高下不看声音大小。
技术本没有好坏之分,还是要看产业化推动和整体市场表现。受成本控制影响,单晶的技术优势一直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相比较而言,多晶产品产业化程度高,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和产业推动,多晶凭借高性价比一直占据市场主流。从降本措施看,单晶这几年在连续拉晶、金刚线切割、PERC电池工艺等方面已经也已经潜力挖尽,而多晶的提升空间仍然不小,当多晶也采取诸如连续加料铸锭、黑硅电池工艺配合金刚线切多晶、推动多晶PERC电池等措施时,多晶的性价比优势又会进一步扩大。此外,在效率方面,也不总是单晶占优势,前几年我们都在说多晶存在效率提升的瓶颈,但过去的2015年看,高效多晶已经突破20%的理论瓶颈,单是效率数据,现在市场上的高效多晶的转换效率已经高过目前占单晶主流的普通P型单晶,不仅仅在成本上,而且在转换效率上匹敌单晶。未来谁有竞争力,我们就看市场表现好了。
单晶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这个好是叫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好。
这个好是个别企业复读机一样叫出来的,并不是行业公认的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