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越多越好?
事实上,早在2000年,德国就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EEG-2000),以刺激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且将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提高3倍以上。并且规定电网运营商必须将符合规定的电站纳入其运营网络,优先购买其提供的全部电量。政府的保障以及不菲的上网电价,给彼时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法案公布后太阳能在德国各地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2004年,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最重要的目的是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在对法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后,规定了上网电价每一年逐年递减的幅度,以推动整个产业成本的降低。2008年,对(EEG-2004)再次进行修改,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EEG-2009),法律条款由最初的12条扩充为66条,形成了较完备的框架;2011年6月,《可再生能源法》(EEG-2012)通过,并在2012年又进行了两次局部修订。
在此之前,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一直采用固定电价政策,比如EEG-2012精确规定了水电、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风电、太阳能、地热发电等十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具体上网电价,希望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者创造了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
虽然其间政府不断调整上网电价,但是由于政策的保障,德国光伏发展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据统计2010年到2012年平均每年的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GW以上,2012年一年更是高达7.6GW。
造成的结果是,由于太阳能高额的补贴支出,由消费者电费支付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进行支付,在过去几年间,特别是2014年之前,德国居民的电费不断上涨,其中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也在不断上升。据资料显示,2012年德国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是3.6欧分/千瓦时,2013年是5.28欧分/千瓦时,2014年继续增加,达到6.24欧分/千瓦时(这已经相当于终端电价的20%)。201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达到1600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和太阳能的发电量分别达到560亿千瓦时和349亿千瓦时。2014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补贴总计达到215亿欧元。
正是这些高额的补贴支出支撑着德国政府一直推行的能源转型。连年上涨的电费也遭遇了德国居民的抵制。因而,德国政府在2014年对原有的《可再生能源法》进行调整,在合理控制发展规模的同时,降低居民的电费压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显示,201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附加较2014年有所降低,为6.17欧分/千瓦时。2014年德国居民电价平均为29.14欧分/千瓦时,2015年为28.68欧分/千瓦时,2016年为28.69欧分/千瓦时。也就是说,近三年来,居民电价已经有所回落。
从促进大量发展到适度控制,德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调整,说明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中会出现各种不可预估的问题,电网是否跟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节奏、是否有足够的补贴对产业进行支撑等都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而固定上网电价政策的终结也说明,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用市场的手段以及用符合成本的价格,回归产业本身的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开始,德国已经试点针对一些地面光伏电站采取招标方式。2015年至2017年间将每年开放三轮招标。根据地面光伏电站招标规定(FFAV),提供太阳能发电最低竞标价格的电站运营商将获得财政补助。最晚自2017年起,将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额度,未来还将再次修改《可再生能源法》,以便将新的招标模式应用扩展到其他类型可再生能源。
今年年初,德国联邦与经济能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对地面光伏竞拍政策第三轮审查后,光伏安装成本与第二轮审查相比下降了5.8%。
德国联邦与经济能源部表示,地面光伏电站补贴试点招标的目的在于经济高效地实现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目标,同时保证较高的接受程度和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此外还应持续推动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尤其要积累经验,以便将来能在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中引入招标机制。
这种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使用的招标方式再次被引入到经历了多年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光伏市场中,说明产业政策实施并非一成不变,而不同阶段尝试使用不同手段来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
因而,通过政策的引导适当放慢发展节奏也是让市场更为成熟、投资趋于冷静最好的控制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