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发展当然重要,可一旦与吃饭问题并列,恐怕决策者就要重新掂量了。假如宏观“新常态”持续得不到改善,为了就业和稳定,成本高企、就业不足的清洁能源会不会被牺牲掉呢?
从历史的眼界来看,上世纪80年代那一波清洁发展浪潮最后的无疾而终,是因为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全线大幅回落。而当下,除此以外,更增添了宏观经济处于衰退周期的大背景。
“配额制”名份丢失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博弈和考量,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显然应该引起整个清洁能源行业的警惕和谨慎,别只顾着在舆论上抢风头,而更应该从全局来思考未来,同时还要做好面对持久战的战略准备。
其实,此时最适合的策略,是借势去加快布局——除了恃宠而骄去和火电“争”地位外,更应该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应用方式创新、应用空间创新,以及快速降低成本,去自己为自己“挣”出地位和空间。
毕竟,这个已经存在了200多年的能源利用体系,包括强大的电网和终端用能系统,都已经习惯了火电的逻辑,凭什么要求人家一夜之间就能适应你的技术特征?
也许,得先要有个“新人”的样子和姿态,低调地通过各种创新逐渐融入这个体系,当这个体系开始适应你,甚至围绕你构筑生态系统的时候,再说替代的话,也为时未晚。
话虽不中听,理,却是这个理。
但愿笔者的担忧是杞人忧天。
原标题:羞答答的“配额制”究竟唱的哪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