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产能过剩10%—20%,有利于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如超过20%,将会引起行业性亏损。作为基础、先导性产业,能源领域的产能过剩,既有其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原动,亦有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强度渐抵“天花板”的外部推力,更有前些年宏观刺激政策下的集中爆发,可以说是积重难返。
专家分析,“新常态”大背景下,没有需求侧的奇迹发生,未来能源去产能主要路径,就剩下供给端压缩这一条。煤炭、油气、光伏、风电等,产业集中度都将进一步提升。与之相伴的,则是一些企业的倒闭和“出清”。产业“洗牌”必将提速。
能源泡沫究竟几何
1月26日,高端智库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连续第8年在京发布《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炼油能力预计为8亿吨/年左右,过剩炼油能力仍高达8000万吨/年。
跟“日子还算好过”的油气行业相比,煤炭产能过剩最具典型性。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15年中国煤炭产能规模为57亿吨,既使扣除停产矿井及未经核准项目,煤炭过剩产能仍达到9亿吨左右。此外,煤炭行业前5家、前10家及前5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集中度仍相对较低,兼并重组将成为2016年煤炭行业趋势所向。
一向被称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添面”的电力行业,经济下行期,需求不振,行业发展拐点已经浮现,装机过剩局面或将维持相当一段时期。根据中电联的统计数据,从2014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需求大幅下降。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0.5%,创1974年以来年度最低水平。“十二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5.7%,比“十一五”时期回落5.4个百分点,电力消费换挡减速趋势明显。在此背景下,若中国通过环评审批的煤电项目合计2.83亿千瓦煤电机组在2020年前全数投产,届时煤电过剩产能将达到2亿千瓦。
与此同时,新能源产能亦不乐观。
以光伏为例。虽然光伏产业不久前被工信部移出了产能过剩的行业名册,但新一轮过剩风险极有可能加速回潮。数据显示,2015年光伏累计装机量跃居全球第一;今年新增规模也不少。但其中分化迹象明显:有规模、品牌、技术的组件企业订单饱满,中小企业接单困难,大部分用于代工或为自身电站提供产品。上游多晶硅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在全球光伏市场季节性变化下,多晶硅产品承压也较其他环节为重,价格一路下跌,多数企业仍亏损。市场人士分析,疯狂扩产后的2016年,价格战或被再次祭起,结果“剩”者为王。此外,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可能步入“寡头时代”。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