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6-03-09 09:18:36 作者:管依萌
来源:法治周末
伴随着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清洁能源对高污染能源替代的相关文件开始,光伏能源将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光伏行业的造富神话落下一地鸡毛后,也许,未来的“首富”或仍将来自于这些行业
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仅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光伏产业的巨头们随着其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如同一场大戏的剧情一样跌宕起伏。
从中国光伏产业的先行者苗连生和施正荣到后起之秀彭小峰和李河君,我国光伏产业的巨头们有的因光伏而快速登上财富巅峰,也有的因光伏而自由落体般跌入谷底。
“光伏帝国”初现
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太阳能发电,拟建第一套3兆瓦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这个消息让现在的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苗连生看到了一线曙光。
那时,就连一线城市都没有几个人知道“光伏”,光伏教父施正荣也还未回国创业。苗连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启光伏事业的,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8年,苗连生成立了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新能源),开始进军光伏行业。1999年,英利新能源承接了国家第一个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填补了我国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
2004年,包括英利新能源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迎来了一个春天。同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光伏发电大力补贴,使其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大幅上调并定下了时间表。
在欧洲光伏产业市场的推动下,英利新能源作为光伏电池及组件供应商便顺势崛起,很快跻身国际光伏巨头行列。2007年6月8日,英利新能源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这一年,51岁的苗连生以137.6亿元人民币资产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位列“河北首富”。
同英利新能源一样,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也因为2004年的欧盟多国补贴光伏发电政策以及光伏电池市场的井喷开始了不可思议的高速成长。
2000年,37岁的施正荣以“海归”的身份回到国内,他想开发一个叫“光伏发电”的项目。2001年1月,在无锡市委的主导下,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等8家企业,以摊派方式筹集到600万美元,与施正荣合创了尚德。施正荣本人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作价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获得了25%的股份。
施正荣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教父级人物。在财富量级上,他远超苗连生。2005年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施正荣以23亿美元身家成为中国的新首富,尚德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而他所缔造的尚德不仅是无锡市的一张城市名片,而且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龙头级企业。
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施正荣以215亿元的财富额再次跻身中国十大富豪,并位列第八名。然而,在此榜单内,施正荣的同行彭小峰却告诉人们何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05年7月,彭小峰二次创业,创立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6月,赛维LDK在纽交所上市,这家名不见经传的硅片厂创造了当时中国民企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纪录,彭小峰以400亿身家成为光伏首富,笑傲能源圈。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彭小峰以270亿元跻身中国十大富豪的第四名。
2010年,彭小峰将员工队伍迅速壮大到了两万余人。2011年,赛维LDK仅纳税就超过11亿元,一举成为江西新余最大的公司。
与以上的三位前辈相比,李河君是一个晚辈,但他搞出的动静一点都不比前辈们小。2009年,李河君进入了光伏产业,他选择了进军薄膜太阳能领域。
2011年“光伏寒冬年”到来之际,李河君旗下的汉能广东河源光伏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正式投产。2012年,李河君宣布汉能集团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胡润百富榜上,李河君以1250亿元首次进入前三,排在他之前的是大名鼎鼎的马云和王健林。
《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表明,从事新能源开发的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600亿元身家超越马云和王健林成为中国首富。2015年3月5日,汉能的股价飙升至最高9.07港元/股,公司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港元,比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的市值还要高。
正如彭小峰所认为的那样,“光伏行业发展起来确实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将光伏变成了中国非常大的一个产业,确确实实把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从一个金贵能源、一个补充能源变成现在重要的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
富豪榜上的跌落
自2007年起,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便稳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中心。低端产业链生产环节的重复建设,对产能扩张的盲目追求,使得产量严重过剩,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单纯靠组件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迅速进入了衰退期。
英利新能源是光伏制造企业,以多晶硅为电池原料,本来不涉足原料环节。但多晶硅的价格在光伏行业井喷式增长后,形势逼迫着苗连生必须采取行动控制原料价格的上涨,苗连生展开了进军多晶硅产业的步伐。
令苗连生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危机之下,多晶硅的价格断崖式暴跌,下跌幅度堪称恐怖。2008年,多晶硅的价格是每公斤300美元;到2011年上半年,跌至每公斤60至80美元;到2012年,更是跌至每公斤12美元。屋漏偏逢连夜雨,为了治理大气污染,保定市政府在2012年10月18日强制关停了苗连生所创办的六九硅业的多晶硅生产线。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作为全球光伏组件最大需求地的欧洲多国不断削减太阳能政府补贴,使得欧洲光伏市场开始不断萎缩,再加上国内产能过剩和贸易壁垒等多重因素叠加,用进入“寒冬”来形容我国光伏行业毫不为过。
欧洲市场需求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规模的70%以上,更占到中国光伏电池出口规模的80%。欧洲市场的萎缩,使得中国巨大的产能无法消化、企业处境困难,在竞相降价抢占市场的过程中利润大幅下滑。
2011年10月19日,7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政府提起调查申请,指控中国公司对美倾销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并收受中国政府的不当补贴,要求美国政府发起“双反”调查。这对90%的光伏组件需要出口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欧盟于2012年9月开始,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又给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与此同时,尚德亏损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之后越发严重。
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出口总额289.5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额233亿美元,同比下降35%;进口额5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1%。库存高企、经营性现金流锐减,再加上投资基金和银行对光伏热情的消退,全光伏行业正面临资金链条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
以2011年为例,我国超过80%的太阳能电池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对国外市场依赖性过大使得光伏产业缺乏稳定的市场基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产业发展具有较大脆弱性。
2011年10月21日,尚德的市值滑落到3.73亿美元,赛维LDK则为4.35亿美元,两家企业“申请破产保护”的传言甚嚣尘上。2013年3月,尚德宣布其在中国的主要子公司破产。2014年8月,为了债务重组铺路,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辞职。
赛维LDK在2007年巅峰时期股价曾达到76.5美元,而2013年仅剩1.58美元;2011年时还有3万名员工,2013年也只剩下1万名员工。同年内的季度销售额仅为1亿多美元,并且还有28亿元或更多的计息借款。
2015年5月19日,英利股价单日暴跌37%。2015年5月20日,在英利新能源于纽交所暴跌的第二天,汉能在港交所也被投资者疯狂抛盘,其股价从每股7.35港元一路跌至3.88港元,公司市值蒸发了1435亿港元,李河君个人身家蒸发了1167亿港元。同年7月15日,汉能的股票更是被港交所勒令停牌,股价被悬在每股3.91港元。
2015年10月15日,胡润研究院第十七次发布《胡润百富榜》,李河君排名未能进入中国富豪前十名,仅以630亿财富位列2015中国大陆富豪第14位。
而2015年10月26日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李河君的排名跌至第27位,个人财富也从高峰期时超过2400亿港币跌落至304.8亿元人民币。
2016年3月2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李河君位列中国富豪榜第44位。
相关阅读
光伏企业
施正荣
苗连生
李河君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