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单晶电池成本正在下降
既然有如此众多的优势,为何N型单晶电池仍未成为主流呢?
中来公司多位高层告诉记者,N型电池的前端是硅片,以往单晶硅硅片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几年随着连续填料方式等工艺的变化,成本有所下降,生产商也多了起来。
就N型电池本身,在离子注入设备实现国产化、并配上退火、清洗及氧化等工艺后,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其每瓦制造价格已向P型电池逐渐靠拢。中来股份技术总监孙玉海表示,“更重要的是,由于转换效率比P型电池更高,N型有不少的拥趸者。”
孙玉海举例说,同样尺寸的组件(156mm*156mm,60片电池片),我们的N型单晶双面电池组件可做到300瓦-305瓦的功率,正面转换效率为21%,背面转换效率超过19%。考虑到电池板的反面可贡献20%-30%的发电量,因而双面电池的功率甚至可以超过365瓦的当量,折合为单面电池转换效率的话,为25.3%。而一般P型电池的功率在275瓦-280瓦左右,正常转换效率为19.5%。
由于效率高,相同容量的电站系统使用N型电池组件数量相较P型更少。在一些面积有所局限、可接受更高组件价格的地区(如日本分布式电站屋顶),其他产品可装1兆瓦,N型可装到1.1兆瓦,优势相对显著。
现阶段,N型电池的参与者包括英利、LG、锦州阳光、航天机电、陕西有色及浙江启鑫等公司,部分企业的技术路线有所类似。中来股份现已有多人加入研发团队,未来还会继续扩容。
林建伟对N型单晶双面电池的未来有十足的信心,“虽然上游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量产体系,但这并不难实现”。孙玉海也告诉记者,只要下游有足够的电池需求量,上游的硅片供应商切换也就2-3个月时间,“在掺料的时候,上游公司将硼替换为磷就可以了。”他也表示,N型电池的转换效率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相比之下P型电池21%的转换效率就算是一个顶部区域了。
除了N型电池,林建伟对光伏行业的理解与视野,都透过其真金白银投下的每一个项目显现无遗,扩大背板产销量、进入电站、延伸相关产业链皆在布局中。
背板方面,2015年收购意大利的Filmcutter(翡膜考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之后,中来股份的产品线为业内最全;其柔性生产方式也使现有设备可实现不同背板产品的无缝切换。投资上,去年3月,中来股份与杭州中来锦聚共同发起的新能源产业基金将用于光伏电站业务的投入,中来股份作为LP拨出了1亿元。去年4月21日,中来股份与浙江铜米(互联网金融平台——铜掌柜的主体公司)签署增资协议,前者战略入股浙江铜米30%的股权,双方可在分布式光伏电站、供应链与互联网金融融合上做更多探索。
目标明确,谨慎乐观,大手笔投资,林建伟不想称王,他希望自己“摆脱固有的商战,在绿色潮流中不受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