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困地区积极推广光伏扶贫工程,是实现产业与项目有效结合的扶贫新路子,能让贫困户月月有收入、年年有经济来源。”3月2日下午,面对本报记者,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提出了“用光伏产业推动我国精准扶贫”的建议。
如何实现“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是解决长期脱贫问题的关键。刘汉元说,光伏扶贫具备“造血”功能,可以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农业设施等建设光伏电站,以发电收益、土地租金或新增就业等方式直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刘汉元介绍说,2015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在河北、甘肃、宁夏等6省区开展试点工作。其中,以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县取得的光伏扶贫成绩尤为突出,目前该县为贫困户共计建成2008座分布式光伏电站,电站平均设计寿命25年。实施项目的贫困户只需安装一套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日均发电10千瓦时至15千瓦时,按照“自发自用”每千瓦时可获国家补贴0.42元、“余电上网”每千瓦时按标杆电价0.9709元计算,每个贫困户每年可获收入3000元左右。“建议国家及各地政府按照比例,及时将光伏扶贫补贴资金直接用于光伏项目的初始投资建设。”刘汉元建议,由民政部门统计贫困户受益名单,并在实施前、中、后加强监督审核,最后由国家电网负责将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后的电费收益进行网上支付,或按照民政部门统计的受益名单,按结算周期及时向贫困户直接进行分配和支付,避免产生补贴和收益分配的拖欠问题。
刘汉元还建议,在西部地区大力推广光伏扶贫项目,并与当地农业发展密切结合,鼓励农牧民以符合条件的地面资源出租、入股分享项目收益。“贫困地区往往存在电压不足、线路薄弱等问题。电网作为最基础的设施之一,不应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中的短板。”刘汉元建议大力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优先为贫困户的光伏发电项目提供并网接入、计量电表安装等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