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低迷的同时,新能源市场却方兴未艾。最新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44%,光伏产业也于去年跃居世界光伏累计装机量首位。
尽管政府不断强调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光伏产业支持政策,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限电问题、不断扩大的补贴缺口和传统发电企业的利益博弈导致光伏产业无法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利润。
“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结构将进入深刻变革时期,光伏产业也将进入关键转型期。而光伏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产业生态链中需要补齐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善生态链,建立活灵活现的生态圈,光伏才能实现产业转型。
产业困境盼破局
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中国光伏领袖峰会上介绍,为支持光伏行业发展,光伏发电补贴在未来8~10年内不会取消。即便如此,光伏行业不能总躺在政策簿上发展,行业自身要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这在“十三五”时期,必须有一个显著的改变。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支持,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天合光能中国区市场总监曾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黄倩介绍,由于政策执行风险和投资收益不稳导致大多数光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不得不发行成本高昂的小额债券和可转债,而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又需要良好的行业前景和价值投资者的认可。由于违约风险的考量,银行资信要求高,光伏企业从银行借款也困难重重。
“投资人需要根据企业预计的发电量来决定投资与否,但发电量的波动预期需要强有力的第三方机构给出估值,同时需要保险机构参与其中来分担风险。”曾义坦言,如此灵活的融资生态圈,正是我国光伏行业所欠缺的。
另一个让投资人却步的原因还在于,光伏发电装机目标的不尽如人意。2014年,光伏发电装机完成量比政府目标低约4GW,完成率为76%。2015年,GlobalData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完成17.6GW的光伏装机量,完成率同样为76%。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光伏领袖峰会上作出预计,2020年全国光伏装机总量将至少达到150GW,意味着未来5年平均每年新增约20GW的装机量。黄倩分析指出,考虑到地面电站供应过剩而分布式电站盈利能力较差,光伏装机目标未来可能更难实现。
要达到光伏产业的装机目标,限电问题亟待解决。事实上,国家电网承受能力不管是目前还是2020年的150GW目标都并无大碍,关键在于和传统能源发电的分配协同程度,未来配额制的出台将是关键一步。
据了解,从国务院2007年提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到现在,经过几轮征求意见和利益博弈,迟迟没有出台。而去年电改9号文为电力行业新一轮改革拉开了序幕,电改提出放开发电侧和售电侧,实行竞价上网。各种发电方式中光伏的竞价能力最差,黄倩认为,若电改后配额制出台不及时,光伏电站行业将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