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棋逢对手,市场空间可能受挤压
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能约7.4万吨。同比增长约15.6%,2015年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约有18家,其中前十家产量占比超过90%,前五家占比也超过73%。其中,江苏中能龙头企业,其凭借技术优势及产能优势,产量为3.6万吨,占48.6%。企业均处于满产状态,开工率达92%。预计2015年总产量为15万吨,全球总产量为35万吨,2016年全球总产量为38万吨。
其中,硅片产量超过100 亿片,产业集中度高。多晶市场需求旺盛,硅片产能扩张有限,价格先抑后扬;单晶硅片市场仍旧疲软,价格持续下滑。电池片产量超过41GW,单晶及多晶电池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19.5%和18.3%。组件全年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光伏发电 新增装机约15GW,同比增长40%,连续三年全球当年新增装机第一,累计装机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
全球多晶硅及硅片龙头保利协鑫发布的2015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其前三季度光伏 材料生产及销售均实现10%以上的增长。其中第三季度多晶硅、硅片的产销量环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呈现企稳回暖的态势。
2015年5月6日,总投资150亿元的10GW高效单晶硅项目可谓是协鑫集团的一大手笔,首期1GW高效单晶项目投资12亿元,将于2015年底建成投产。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科技研发成果超高效N型单晶技术,2020年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亿元。
随着PERC(钝化发射器背面电池)技术的大力推广,单晶组件将继续提升1%的转换效率,多晶则只能提升0.4%~0.5%。同样的技术应用在不同材料上,效率提升差距如此之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单晶与多晶两种材料的发展潜力孰优孰劣。业内人士分析称,单晶与PERC技术的结合,在电站建设中将更具性价比优势。
客户对组件产品的效率越来越重视,因为提升转换效率法已经成为光伏系统成本下降的主要途径。而单晶的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多晶则只有20%左右,目前国内各大组件厂商量产单多晶组件效率对比显示,单晶组件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0%左右,多晶量产效率尚维持在18%上下。随着各大厂商的扩产,单晶组件产能也足以满足大批量的客户需求。
国内的电池厂之所以喜欢多晶硅片,是觉得单晶硅片标准不如多晶硅片标准那么简单,而且单晶硅片的整体价格高于多晶硅片。通常同类型的单晶硅片报价可能要比多晶硅片的报价高出20%左右;而将硅片制造成组件后,单晶硅片也比后者高出3%~5%,因此国内的组件厂商更愿意选择多晶硅片。
2016年全球光伏装机预计60GW 左右,中国、美国、印度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日本和欧洲市场保持稳定。中国单晶供应量进一步增加,多晶硅产能比例进一步提升,多晶硅价格仍将受压。
薄膜:汉能的释放效应何时显现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薄膜的优势主要在于:第一、它是真正的无污染、零排放,而晶硅多少还有点争议;第二、薄膜电池具有柔性、轻质的特点,在光伏 建筑一体化(BIPV)、户用发电、柔性屋顶、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特种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相比晶硅电池应用范围更广。此外,薄膜还在温度系数、弱光发电方面有明显优势。
提及太阳能薄膜就不得不说起汉能。
汉能集团董事长李河君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曾这样定义:“关于薄膜和晶硅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它们是兄弟关系,共同的对手都是传统化石能源。从市场来看,薄膜和晶硅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晶硅在工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大型地面电站,而薄膜主要是民用方面,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两者都将共存。”
“但是,我认为将来总的方向一定是走向民用化,因此薄膜化、柔性化将是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李河君表示,“实现我国太阳能产业从晶硅到薄膜的战略升级,保持我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加快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稳增长调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意义重大。”
太阳能薄膜也不乏投资者,2015年1月,中国建材集团二级全资子公司凯盛科技总投资10亿美金的50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江阴临港开发区。其中一期拟投资3.5亿美元,建设20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预计2015年动工建设。
如果项目完成,中国将形成以汉能、中建材两大路线为首的CIGS薄膜光伏产业群。不仅可以在技术、产品上形成一定的互补,也可以避免一家独大。
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多晶、单晶、薄膜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6%、18%、6%,多晶、单晶、薄膜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16,市场份额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