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6-01-07 10:14:04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白驹过隙,2015年,还没容人们说声再见,就已远去,2016年,不管人们有没有做好迎接的准备就已在眼前。回顾过去,2015年,这个“十二五”收官之年,光伏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走出了“起死回生、逆势反转”的行情。这一年,光伏行业政策频出,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光伏行业“热点”纷呈。
热点一:多晶硅行业集中度提高 亚非拉光伏市场兴起
说光伏产业,就要从其上游的多晶硅产业说起,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最上游是太阳能晶硅制造,相关信息显示,我国多晶硅产业基本上是2005年以来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路经过产能过剩、淘汰兼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约有18家,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前10家产量占比超过90%,前5家占比也超过70%。其中,江苏中能(保利协鑫控股)为龙头企业,其凭借技术优势及产能优势,产量接近中国总产量的50%。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多晶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存在,2015年1~10月,我国共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9.64万吨,同比仍大幅增加。在进口地方面,韩国、德国和美国占据了83%的份额。其中韩国以43%居首,主要原因为我国对韩国主要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率较低。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2014年我国共生产太阳能电池片33.5GW,同比增33.5%。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占据了全球近80%的份额;此外东南亚也有约10%的份额,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而新增东南亚地区的产能。33.5GW中约三分之一于国内安装,其余转为出口及库存。而2015年上半年,国内电池片产量为18.2GW,超过去年同期。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出口额104.1亿美元,同比增长2.51%。2015年,中国光伏对传统欧洲市场的出口份额继续萎靡,而对亚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增幅则依旧明显。
在太阳光伏组件行业情况来看,2015年上半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19.6GW,其中晶硅电池仍为主流。产能利用率分化趋势明显,大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观,中小企业仍在盈亏线附近徘徊。2015年上半年出口额达到61亿美元,日本、美国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区域,但新兴市场如洪都拉斯、智利等规模也在快速扩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出口结构看,中国光伏企业已经摆脱了对欧美的依赖对美出口占比明显降低。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5年,中国对美出口的光伏电池占比7.2%同比减少47.5%。这一转变的发生一方面是为应对前几年欧美“双反”调查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另一方面是由于亚太及非洲、拉美等地区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增。
中国光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显著提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两年多的“洗牌”使大部分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被兼并重组,产能集中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光伏企业由以前的纯组件制造商向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型,组件的出口不再是企业的单一业务。
热点二:光伏组件成本下降 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成为可能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在《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基础设施及工艺技术都相对成熟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太阳能电池产能、产量也已越居全球首位,太阳能电池成本不断下降,也已经在国际市场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太阳能电池成本也实现了快速下降,使得我国具备了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条件。
据了解,光伏产业链的组成是:晶体硅-硅片/硅棒-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光伏产业的整个链条分为: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从产业结构来看,光伏市场呈倒金字塔型,涉及的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下游应用端的收益也非常稳定。中间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附加值较低。
2012年~2013年,由于多晶硅价格的滑坡,我国多晶硅企业面临了巨大的亏损。虽然目前价格回升导致行业回暖,但产能的恢复多半集中在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等少数大型企业手中。
虽然前几年,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让我国多晶硅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晶硅行业的优胜劣汰,进一步提高了行业企业集中度。行业企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规模生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多晶硅成本大幅度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光伏电站的发展建设。
据统计,2015年下半年光伏业增速达20%以上。全国先后确定了3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包括浙江嘉兴光伏高新区,安徽合肥高新区。在成片的厂房屋顶,覆盖的“小黑板”随时可见。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太阳能电池终端市场,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使国家逐步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有效规避“双反”风险,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2015年,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数据为这一观点提供了现实依据:数据显示,2015年,光伏新增装机约10.5GW,同比增长177%,其中地面电站约为6.5GW。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90万千瓦,同比增长161%。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58万千瓦,各地都出现抢装热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强沿线各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因此不仅国内市场增势喜人,国外市场也表现不俗。2015年,中国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而且,预计日本、美国将会成为我国光伏业体量较大的市场,英国、印度和智利也或将会成为我国光伏业的新兴市场。
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2015年1~9月,光伏业营业总收入达245.18亿元,同比增长35.02%。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说,近年来光伏行业投资热情大涨,很多传统企业也切入光伏投资领域。在30家A股太阳能发电概念股板块上市公司发布的季报中,有24家实现净利增长,包括阳光能源、拓日能源、珈伟股份、茂硕电源在内,逾3成企业净获利同比增长100%以上,东方日升更是以499.36%的增长率拔得头筹。
企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更得益于行业成本的下降。成本的下降会提升光伏行业的竞争力,演变成其发展的终极动力。2008年全球光伏发电平均每千瓦时电成本约为38美分,2015年则下降至7.3美分左右,预计未来5年内还会再度下降30%。成本的下降将会成为整个系统成本下降以及融资成本下降的标志,这将意味着产业高速发展时机来临。
热点三:形势“一片大好” 却不能“掉以轻心”
2015年,我国光伏行业在政府的扶持、技术的进步的大环境之下持续回暖。这一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贯彻“领跑者”计划,全面提高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倡导采纳先进技术,扩大市场。目前,我国企业多晶硅电池平均效率达到了18%以上,采用二次印刷工艺的电池量产效率最高可达18.84%,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组件效率远超“领跑者”计划16.5%的要求。
从2014年开始,在供大于求、产品类型化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已经开始走上了自主研发新技术的道路且颇有成效。其中,高效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汉能薄膜发电技术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院认证,我国其铜铟镓硒组件最高转化率达到21%;砷化镓组件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最高转化率达到30.8%,皆创世界最高纪录。
此外,为了规范光伏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5年8月,政府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宣布年内将会对光伏企业经行抽查。对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能耗、管理不达标的企业将全部剔除,优化全行业布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光伏制造业获得突破。2015年,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业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多晶硅产量约为10.5万吨,同比增长20%;硅片产量约为68亿片,电池片产量约为28GW,同比增长10%以上;组件产量约为31GW,同比增长26.4%。
在装机量上,光伏业也取得了突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17.8GW的光伏新增装机目标。9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调增部分地区2015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通知》,要求增加530万千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与目标相比增加30%,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
由此来看,光伏行业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仍不能“掉以轻心”。具体而言,目前国内光伏发电仍面临补贴、入网、限电等问题。
就补贴问题而言,由于光伏电站的造价成本较高,因此,电站的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为了维护电站的顺利发展,再加之电站管理人员的生活费用等,电站需要的费用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电站的电费补贴不能够及时到位,给光伏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不小的压力,个别缺乏经营实力的电站,其管理人员也会由于工资的问题离开岗位,造成人才的流失,从而给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难题。事实上,目前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就已存在较大的缺口,这两年光伏电站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至今未发,已给光伏电站运营带来较大困难,亟待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就光伏电站并网问题而言,国内光伏电站的获利主要通过发电来实现,这将涉及电网的接入及电力输送问题,即电源和电网建设问题。但光伏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不相匹配,光伏电站项目立项审批、设备生产及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一座20MW光伏电站从提出到建成仅需6~9个月时间,而与之相配套的电网项目从科研、核准到立项、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一般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这往往造成电源与电网建设无法匹配。
特别是,目前我国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而这些地方处于电网末端,电网基础措施建设薄弱,且当地消纳能力有限,因此光伏电力的消纳需要远距输送至负荷中心,需要为层层升高电压而配套新建一系列高压、超高压甚至特高压输变电装置,才能将电输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省会甚至数千公里以外去使用。为此,国家除了要承担光伏发电补贴之外,还需对电力的输送进行补贴(网架建设),同时还需协调好电源建设与电网的建设节拍问题。在电网建设尚未有效布局的情况下,贸然规模化启动光伏电站建设,无序发展只会造成“晒太阳”现象的发生。
就限电问题而言,国内光伏限电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并非是普遍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地区。就甘肃地区来讲,该地区由于当地电网建设滞后、内部消纳比例低等原因,一直以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一直存在相对严重的限电问题;另外2015年以来新疆限电20%左右,预计2016年仍难有明显改善,而造成如此局面主要是因为新疆新能源建设速度比较快,但是随着新疆电力外送通道逐步投运,限电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类似于前几年内蒙弃风弃光一样,随着外送通道打通,预计2017年弃风弃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