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发电产业链雏形已基本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大力开展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试验,中科院电工所、中海阳、浙大中控、中广核、首航节能等一批设备制造企业、项目投资开发企业、科研院所都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光热发电产业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甚至已初步形成了光热产业链雏形。
其中,中控科技集团在青海德令哈建成自主研发的1万千瓦试验电站,中广核太阳能公司在青海德令哈建设了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场,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延庆建成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室,首航节能集团也正在敦煌建设1万千瓦试验电站,国电投集团与美国亮源公司及上海电气集团合作,已完成引进技术本地化制造的技术方案,将在青海建设单机容量13万千瓦的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全国规划并深入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达5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关键技术设备供应产业链雏形已初步形成。
除了电站建设之外,包括聚光镜等光热产业链的上游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作为国内光热发电的引领者和连续两次光热提案的重要发起者,中海阳在为光热发电行业鼓与呼的同时,还建成亚洲唯一一条可生产槽式RP1至RP4全系列产品的柔性太阳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生产线;其产品性能和技术参数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光热电站项目;还建成了北京市首个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系统技术工程实验室,光热发电领域的太阳能集热器3D光学坐标定位系统、大规模熔盐储热系统等重大科研课题已进入试验阶段。
同时,我国光热发电行业的发展态势也引起了券商的高度关注。近日,国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先后发布光热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近期1GW示范项目的建设将会为相关企业带来业绩的爆发,长期来看,2020年至少3GW,2030年更高装机的目标规划都为相关产业带来长期景气周期。中海阳、首航节能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黄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