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沿黄的高青县常家镇台李村,在黄河大堤脚下,一个占地800亩、由80000块多晶硅光伏发电板组成了巨型方阵在衰草连天的冬季旷野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原是一片滩涂,现在变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到明年春天,这里又将是一片波光潋滟。塘里养鱼,水上发电,渔光互补,实现双重收益。”台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武兴奋地说。
台李村被当地人习惯地称为“台李湖”——村子及其四周地势低洼,遇雨即涝,不少地块常常是“种一坡收一车,打一车熬一锅”,台李村由此成为高青县的沿黄贫困村。该县将台李村列为重点扶贫村,可扶贫多年,却因为该村位置偏远,让不少扶贫工作无功而返。
2014年,中电投新能源公司沿黄河一线寻找太阳能光伏发电合作伙伴,他们从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被台李村及其附近的大片盐碱荒滩所吸引。经过几次考察论证,中电投与高青县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以此带动台李村脱贫致富。
中电投到底看中了台李村的哪一点?中电投山东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王磊风趣地说:一是土地盐碱,二是阳光给力。
王磊介绍说,太阳能光伏发电需占用较多的土地,占用良田不现实,但可以充分利用滩涂。高青县濒临黄河,黄河水资源丰富,可以挖滩成塘,放水养鱼,实现“渔光互补”;高青又地处北纬37度线上,阳光充沛,日照时间长,境内无污染源,“气质”良好,光伏发电板可以轻松地“捕获”阳光。台李村过去因地致贫,现在又因土地盐碱使得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
“渔光互补的收益有两块,一是来自阳光,二是来自鱼塘。”王磊说,台李村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为20MWp,分为19个发电系统分区,每个分系统通过2台500kw逆变器整流逆变输出315V三相交流电后,通过电缆分别连接到双分裂变压器低压侧,通过集电线路35kv配电装置并入国家电网。“台李发电站设计年发电量为2400万 kW.h,算到单亩面积,每亩可发电3万kW.h,会产生2万余元的经济效益。”王磊说,作为光伏扶贫项目,中电投公司将拿出发电站利润的一部分改善台李村村容村貌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建设中,他们从台李村招用了二、三百名劳动力。而项目建成、中电投人员撤走后,发电站的日常保洁、维护等任务全部“外包”给台李村。“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自洁功能,但如沾染了污垢就需要维护人员在池塘中利用船载水泵冲洗组件表面,使其正常出力发电。”
高青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任传峰将渔光互补项目称为坐收渔利的好项目。“项目占用的是盐碱地,如此一改,盐碱荒滩能发电,更重要的是项目无污染,可连续使用25年。只要太阳不出问题,它就可以正常发电。”任传峰说,水产养殖作为渔光互补的“副项目”,800亩的水面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高青县水产部门在项目建设中主动将其列为渔业扶贫项目,他们规划设计出了水产养殖方案——在池塘内混合放养草鱼、鲢鱼、鳜鱼、鲫鱼等鱼种。此前,他们在赵店管区各村养殖试验成功,每亩“渔利”5000余元。台李村也将复制这一模式。
光伏发电让原本沉寂荒芜的黄河滩一下子变得金贵起来,高青县也由此找到了扶贫开发的灵感。“扶贫不脱贫,关键是没找到了好的契合点。有了好项目致富自然不愁没有好出路。”他们循着这一思路往下走,欣喜地发现在高青类似台李这样具有渔光互补良好条件的贫困村还有不少。眼下,他们在紧锣密鼓建设台李光伏发电站的同时,积极规划二期、三期光伏发电工程,计划在大芦湖周边再建几个光伏村。
“黄三角被人称为我国最后一个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大河三角洲,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高青台李村光伏发电项目的成功,为其他沿黄村通过光伏扶贫走上致富道路提供了思路。”王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