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对标”中国
早在今年6月30日,中国就早早给出了颇为有力的“国家自主贡献”,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等硬指标。
对比来说,印度的“国家自主贡献”则显得弱一些。增加了“在国际的支持下”的前提之外,只提出“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在其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从今天的30%增加到40%左右,由此在2022年增加1.75吉瓦(1吉瓦=10亿瓦)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并没有提出二氧化碳的达峰时间。
气候大会第一天,印度就高调推出了121个阳光充足的国家联盟,推广使用太阳能。但在第二天的国际太阳能联盟新闻发布会上,不少外媒并没有将目光聚焦在联盟本身,而是以中国的表现为对照向印度代表提出了疑问。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没有像中国那样给出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点?”
印度一家基金会的发言人KSrinivas在发布会上回应:“印度现在的处境比较像10年前的中国。目前印度有3亿人口没用上电,还存在巨大的电力缺口。目标是在2022年让所有的印度人都能用上电。考虑到如今印度的缺口,像中国那样提出峰值的时间并不现实。”
Sanjay Vashisth紧跟着上述回应强调,虽然没有给出二氧化碳排放的达峰时间,但印度已经提出了国家自定贡献预案,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增加到40%,这已是迈开了实在的一步。
西方的策略?
在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看来,印度“被对标”中国,更多的是西方政府借媒体给印度施压的策略。
12月4日,气候大会现场的露天直播台上,三位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和美国的代表正在寒风中与印度国内的专家连线,参加一场由印度媒体进行的电视辩论。
作为美方的代表,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国际项目主任施密特指出,西方媒体总是习惯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称印度是此次峰会的“障碍”也是如此。来自南亚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的印度代表更是将矛头甩回给了发达国家,直指如果发达国家一直推卸责任、不愿承担,那么气候大会的谈判就很难有结果。
11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加坡举行的印度—新加坡经济大会上讲话
事实上,在峰会召开前,印度总理莫迪就在英国媒体上强调,富裕的发达国家仍然有义务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承担主要的责任,那些“依靠大量石化燃料先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必须继续承担最重要的担子,任何不以此为前提的讨论都是不道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