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1986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人民币,达到10309亿元(合2986亿美元),到2014年达到636463亿人民币(合103611亿美元)。中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
1980年全球发电总量3006亿千瓦时,2014年达到54638亿千瓦时,增长了17倍。中国传统能源发电仍占主要份额,近70%的能源来自煤炭火力发电。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中国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4年中国碳排放占据全球总碳排放量的29%。
从上世纪末开始,发展可再生能源受到中国政府重视,确立了“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的方针。2005年2月中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9月,又发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纳入其中。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能量巨大、安全无污染,是人类的理想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形式之一。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研发成功实用的光伏发电技术。
20世纪90年代后,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到2006年,世界上已建成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2011年,全球累计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67GW。
中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75%以上的国土,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西北地区、云南、海南,光照更加充沛。在中国政府倡导扶持下,过去十年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200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70万千瓦,到2014年,累计装机总量已增至2805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338千瓦,分布式光伏467万千瓦),在不到十年内实现了40倍的增长。
仅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容量就达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光伏年发电量从2013年的90亿千瓦时增至250亿千瓦时,增长178%。
到2014年,全国各省、区已累计并网700多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三省装机总量超全国总量的60%。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河北省,占全国并网总量的40%。
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生产国。2014年光伏电池组件产能63GW,产量35.6GW,全球占比70%,连续8年位居全球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前位。在全球产量最多的10家光伏设备生产企业中,中国占了6家。
中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内容
为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包括: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十一五”规划》,2008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2012年2月,国家工业信息化部正式下发《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的通知》,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等。
同时,各省、市地方政府,依据中央部门的政策精神,出台了关于光伏产业的地方性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规定了从项目初始投资补贴、税费贷款优惠、项目用地安排等各方面政策,对光伏产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光伏产业政策中最受关注、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是光伏补贴政策。中央政府部门规定了国家补贴标准,而地方省市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又规定了本地的实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