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能源局10月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9月,全国累计
光伏发电量306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30亿千瓦时,弃光率为10%;弃光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地区,其中,甘肃省弃光电量17.6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含兵团)弃光电量10.4亿千瓦时,弃光率20%。
中投顾问高端装备行业研究员贺在华指出,在分布式
光伏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投入使用前,地面电站仍是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形式。受政策鼓动影响,大量光伏企业在短时期内大规模的进行光伏新增装机,造成电力供给过剩,而电网建设速度跟不上电站建设速度,最后导致弃光率居高不下。此外,基础售电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弃光现象频出的又一因素。
电力供给过剩受政策指引和电站投资利润的吸引,企业不断向下游延伸,大笔投资电站建设,导致光伏电站产能过剩。自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国家颁布有关光伏产业政策至少有17条,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让许多企业嗅到了投资机会。国家的补贴政策也给进入光伏电站领域的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2015年总装机量预计在18至20GW,然而目前前三季度光伏装机量为10.5GW,第四季度或将大规模装机,可能引发装机潮。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董事、研究总监郭凡礼表示,如果说国家的政策补贴是光伏企业成长的温床,那么电站制造环节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则是光伏企业成长的源动力。一方面,由于国内光伏产业制造形势不断改善,制造环节成本不断下降,给光伏电站的生产带来了利好。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400多美元/公斤下滑至20美元/公斤;另一方面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有所好转,多数企业扭亏为盈,为日后的电站投资奠定了资本基础。此外,地面电站模式相对成熟、现金流稳定,已成为光伏产业链中收益最大的环节,各路资本都为之折腰。
市场需求疲软电力供给不断增加,然而电力需求却逐渐放缓,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经济呈下行趋势,由原来的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情况下,电力需求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加上我国制造业进入“寒冬”,工业用电量转为负增长,居民用电增长不明显,总体来说,电力市场需求减少;此外,由于光伏电站集中建设在西部地区,而当地工业落后,电力消纳能力有限,所以弃光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地区。
电网输送能力落后电站建设如火如荼,而电网输送能力较弱,无法行之有效的转移过剩电力。一方面我国优质光自然资源分布在我国西北、新疆地区,而大规模用电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长距离的高压输送线路总量不够;另一方面企业在西部地区集中能源发电装机,而外送通道容量有限,其扩容速度跟不上电站建设速度,或将导致限电风险。此外,太阳能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接性、随机性等特点,光伏发电不稳定,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有较大影响,光伏发电入网较难。
电站并网难由于我国基础售电政策不够完善,电站大规模建设发出的电无处可去,存在窝电和荒电问题。许多企业和地区发出的电无法并入国家电网而造成电力浪费,而其他需要电力地区却无法获得电力资源,电力资源分配不均限制地区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