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在美丽的青海湖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成了青海第一座光伏电站,只有4千瓦的小电站,支撑起一个村庄的生活用电。
2001年,国家送电到乡工程启动,在青海建成了一批小型光伏电站,解决了112个无电乡的基本生活用电。
2009年,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在全省偏远牧区建成了一批微网光伏电站,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用上了电,满足了日常用电的需求。
青海光伏的大发展起步于2010年。正是在这一年,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者们立足高原、放眼世界,在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夹缝中艰难抉择,确立把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位列青海十大重点产业之首。
出于启动国内市场的需要,2011年,光伏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谋定而后动的青海人,牢牢把握住了这个历史机遇。5月的一场动员会,掀起了光伏电站建设的高潮。当年,青海就建成并网光伏电站42座,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2012年达到200万千瓦,2013年突破310万千瓦,2014年年末达到412万千瓦,到今年上半年,青海并网光伏电站总数达到151座,并网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65万千瓦,在全省总装机容量的占比达到25%,位居世界前列。
规划篇
“以光伏发电终端市场为先导,吸引投资,带动中上游产业链发展,逐步打造生产、发电、并网传输基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面对光伏市场的风云变幻,青海以科学的规划和科技创新作支撑,走出了一条青海特色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之路。
作为新兴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只有送得出、用得上,才能发挥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这一点,将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青藏联网工程为基础,国家电网先后建成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工程、750千伏柴达木主变电站扩建工程,建成格尔木、德令哈、共和等光伏汇集送出工程,青海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能力持续增强。
科学谋划光伏电站布局结构,青海在建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两个大规模集中光伏电站群的基础上,兼顾海北、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的合理发展,有序引导大规模光伏电站向东部荒山荒坡进军,向负荷中心拓展。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格尔木市、海南州已经列为国家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在城市区域供电、供热、交通和建筑中的应用。
出台地方性优惠措施,探索分布式、离网电站等多种应用模式,鼓励在厂房、学校、医院、个人住房等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依托国家“金太阳工程”解决偏远牧区用电问题,到2015年底,青海还将建成363座离网光伏电站,解决27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一系列重大举措,保证了青海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全接入,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全消纳。2011年,青海接纳太阳能光伏发电2亿千瓦时,2012年超过12亿千瓦时,2013年超过29亿千瓦时,2014年发电量达到58.15亿千瓦时,4年累计发电总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今年上半年,青海光伏上网电量达到34.6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总量的14.3%,青海没有出现弃光现象。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