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碳金融产品 展望碳交易未来
记者注意到,在2014中国碳市场高峰论坛上,英大传媒还同期发布了《2014中国碳金融展望》报告。该报告在对中国碳金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解读的同时,创造性地给出了碳金融的操作性定义,即为满足低碳发展需求,利用、优化和创建金融工具进行碳资源配置的活动。
谈及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时,英大传媒总经理石玉东说,目前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对涉入碳市场仍然持观望态度。但在2014年,已经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围绕碳排放权设计的金融产品,为低碳领域的金融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尽管目前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困难重重,但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必将建立起国家级总量控制强制减排体系,中国碳市场将迎来国内需求更加旺盛、市场发展空间大大增加的繁荣景象。”石玉东说,这一切都需要监管方式的转换和专业人才的储备。碳核算、第三方核查、碳资产管理、碳金融等无不呼唤市场主体的能力建设与提升,这将是未来中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未来的碳市场将呈现怎样的景象?碳市场的发展脉络如何?2014中国碳金融展望报告以三个时间节点勾勒出未来碳市场的发展蓝图。
一是2015年前,中国碳市场以单一碳资产、区域性碳交易场所为主要特征;市场的规范性机制正在创设,法律层级普遍不高;交易主体的参与意愿不高,市场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培育市场、奠定法制根基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是2020年前,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所将会设立,控排企业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管理碳资产的理念将进一步深化,碳市场的规范性、流动性逐渐改善;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辐射能力,节能减排领域的“中国标准”将可能影响世界的减排实践。
三是2030年前,世界性的碳排放体系将可能形成,碳资产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与国际碳市场对接的相关法规将更加完善。
针对碳交易市场建设,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说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是政府以“有形之手”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那么以“排碳要付出成本,减碳能获得收益”为宗旨的碳市场的形成和碳金融的出现,将是政府用“无须之手”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