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框架、明年经济工作基调即将明确。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将会得出怎样的改革思路和未来规划?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流程揭秘】
【召开时间】12月9日,会期一般为2~4天
【召开地点】长安街京西宾馆
【参会人员】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全国人大、政协的党员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军队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直属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据新华社之前报道)
【会议形式】领导人汇报+小组讨论;
会后,有关领导人与核心部门将再次研究会议形成的意见建议,并吸纳进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第一天上午主要是中央最高领导人作报告,下午是小组讨论,提出意见建议;
第二天上午是国务院最高领导人作报告,下午同样是小组讨论。
第二天下午小组讨论结束后,将有中央主要领导人总结发言。
若会期为两天半,总结报告或安排在第三天上午(据《第一财经日报》引述权威人士透露)
【本届会议能源看点】
1.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本周中国经济领域最大事件,明年的经济发展基调将在这次会议上浮出水面。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如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会否下调,是否会降息、降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又会重点聚焦哪些领域等,都将在会议上重点讨论。
2.5日政治局会议已“吹风”
据了解,在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坚持稳中求进”是明年的总基调。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外,每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新一年的计划和指标都将在这次会议上基本确定,但在两会召开前均属保密内容。
3.从历年宏观经济定调看明年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强调,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同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4.会议主要思路围绕“新常态”展开
“新常态”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经济上的“新常态”被专家解读为: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
习近平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新常态”理论,他指出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包括: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5.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将利好能源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架构将更为宏大,不仅将首次阐述和部署“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思路,同时将落实“一带一路”等重大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节点”性质。此外,涉及外贸、金融、财税、民生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将密集面世。
今年11月的APEC会议上,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入务实合作、全面推进阶段。
“一带一路”所经之处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产出国,如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也有着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潜力巨大的赤道和北极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出海,参与海外建设。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能源和核电将在海外获得巨大的机会,具备重要的能源安全意义。
6.发改委已释放信号 多个大型能源项目要开启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要启动7大工程包,多数是能源项目(“无所不能”上周有重点报道,请查看历史消息)。发改委号称小国务院,是统筹落实国务院政策的重要部门,这一表态也释放出中央对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态度,尤其是能源领域方面,将有多个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上马,包括沿海核电项目上马等 。
7.放松能源价格调控
据中新网报道,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明年存款保险制度将正式推出,金融改革步伐将加快;在通缩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改革将加速,可能进一步放松对能源、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控;房地产下滑将加剧国企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从而倒逼国企改革步伐加快。
8.外媒:中国领导人需要更多耐心
据日本媒体报道,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该会议将确定2015年的经济政策运作方针。提出经济“新常态”、以平常心看待增长放缓的中国领导层在此次会议上,很有可能提出将2015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目标时隔3年下调至“7%左右”。该目标的设定将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减速。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领导人可能将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左右。中国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经济学家称,“习近平主席此前已经对经济增长目标有所暗示,他说7%的增长率已经是全世界最高的了。”
分析师称,中国改革派领导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耐心,但中国还必须稳扎稳打,避免因经济急速衰退而导致失业和债务危机。
本文为中新网、第一财经日报、新华网、大公报、人民日报报道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