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经好友介绍,与特斯拉中国高管,以及美国总部来的两位分管服务和产品体验的副总裁,一道吃了顿饭。参与交流的还有上海报业集团,和讯网,新华社等媒体高管。
推杯换盏之间,大家纷纷震撼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颠覆一切的气概和执行力。乃至有与座美女媒体高管,将纷纷抢进新能源车领域的本土厂家,定位为一味模仿,从未超越的“土狗”。
不过在特斯拉中国两位美女高管看来,中国媒体显然过于高估特斯拉的能量了。在谈论特斯拉面临的市场拓展,服务配套,营销策略,以及投资布局等一系列问题时,两位特斯拉美国高管也连连说,特斯拉名声很大,“规模其实还只是一个小公司。”
这并不是一个故作谦虚的论断。自从第一辆特斯拉“纯电动车”,在马斯克天才般的想象力,和强韧的意志力驱使下成功面市以来,特斯拉的股票,已经一路从2010年刚上市时近20美元,上涨到了如今近300美元。
马斯克从最初的PAYPAL创业大获成功,到一路创新连续推出特斯拉汽车,往返式便捷航天设备SPACEX计划,以及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SOLAR CITY,均获颠覆性成功,再叠加特斯拉股价涨幅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得全球创业者和众多企业家,均颇为追捧特斯拉。
创始人光环效应,既让特斯拉一进入中国,就获得了空前轰动营销效应,同时因为坚持直销带来的低价策略,也让许多财富人士,能够立即入手这款创新的电动车,并快速将驾驶体验分享出来。
当然,巨大的光环效应,在第一批驾驶者分享体验后,并未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比如最早入手特斯拉的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在详尽描述驾驶体验后,将一连串的吐槽,浓缩为“200万级别的驾驶体验,10万级别的内部表现”。
这话虽显尖刻,但其实指出了特斯拉在中国,若要在未来得到一个更强的爆发,还是得多倾听和关注中国车主“本地化需求”。
在迎合中国车主注重汽车内饰和空间布局上,众所周知日系车做得最好。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丰田早年推出的油电混合车普锐斯,在美中两国市场,都能大获成功,即便价格昂贵。
面对参与饭局的人士连连抛出的特斯拉本土化不足,对中国市场长远投资承诺也没有体现等问题,特斯拉美国高管表示,三到五年内,特斯拉优先战略仍然是确保新车型SUV MODEL X的推出成功。至于中国制造布局,包括电池,整车,零配件等,仍然要到几年后方能考虑。
这样的速度,面对野心勃勃想在这一领域追赶的中国本地汽车厂家,似乎显得慢了一些。比如比亚迪的王传福,由于前不久成功推出纯电动车“秦”,市场反应热烈,已经促使比亚迪以更快的速度,更敏捷的打法,拓展全系列纯电动车。不过特斯拉并不担心竞争对手们的大动作。其美国高管表示,特斯拉早就开放了全套专利,目的就是欢迎更多汽车厂商加入新能源车阵营,一道挤压传统车辆份额。
面对动辄十多万辆新车销量的传统汽车巨头,特斯拉即便在新车型MODEL X斩获成功后,到明年可能也只能尽力扩大到3万辆的年产能。这个数字,相比通用,丰田等,确实只是“小小伙伴”。
然而颠覆者的成长曲线,总是会在一个漫长煎熬过程中,突然获得加速度。一如特斯拉驾驶体验令所有喜欢尝鲜的爱车族尖叫,在互联网和新能源技术双重叠加创新大背景下,特斯拉等新能源车军团大爆发,肯定也会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