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的消息,无疑对发展新能源是一剂强心针。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已有的信息来看,配额制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还需要许多配套措施的支持。这包括与之相对应的新能源发电的输送能力,以及电网的智能化、有充分保障且支付及时的电价补贴、相应的融资能力,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翟永平认为,应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出台的时机,最好是在跨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外输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之后,让可再生能源市场上的金融交易可以“交割”。
此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法律体系表面上是否完备,而在于政策措施是否到位和监管的力度。既要有“胡罗卜”激励满足配额的企业或用户,更要有“大棒”惩罚那些不达标的企业或用户,不能让奉公守法户吃亏,不让“老赖”钻法律空子。
而从新近传出的消息来看,在惩罚监督措施方面,则规定:未达到配额指标或在年中进度明显落后的省市,将暂停或减少其新增石化发电项目。对超过配额基本指标的地区,超过部分的电力消费量不计入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限额,对达到先进指标的地区,将给予示范项目、财政支持、优先进行电网建设等支持。
就暂停或减少其新增石化发电项目这一惩罚措施来看,其最终实施时的威力如何,可能还要结合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已开始放缓,如果形势一直持续,地方对电力的需求自然也会减少。届时,这条措施的效力也必定要打折扣。
输送能力有望逐步解决
从目前已传出的信息来看,在拟定的配额指标分配方面,包括甘肃、内蒙、新疆、宁夏、西藏在内的西部省份以及东北三省所占的配额份额最大,达到了10%,次之则是华北地区以及华东地区的省份。
就太阳能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而言,西部地区继续大规模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不大,关键是受制于当地的销纳能力,因此如何将这些发电量进行外送是最大的问题。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问题,显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业内传出的信息显示,尽管许多光伏电站建成后可以并网,但仍存在大规模限电问题。
外送通道,无疑将是配额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不过,综合各种信息来看,电网的输送能力问题可能会逐渐解决。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项目之一的宁夏宁东—浙江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浙特高压直流工程),已经于今年8月份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计划10月份开工。
这也是国家电网今年开工的首个特高压直流工程,工程计划2016年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