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在西北光伏发展初期起了带头作用,且一般配有行政级别,在政府关系方面得天独厚,能占到配额的20-30%。
而如特变电工、青发投等本土企业得天独厚的拿到30%。剩下的10%则由其它民企排队等待批复,很多项目今年无望。
西北某地的核准报出了1.5元的天价,50MW的费用7500万元,而成本零头都用不到。这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跑核准确实成了目前光伏赚钱最快,利润率最高的环节。
FirstSolar日前宣布放弃内蒙的2GW项目。还记得2009年FirstSolar进入中国市场时的踌躇志满,让国内组件企业非常紧张。这个即使是前国家领导人引进的项目也难逃搁浅的命运,折腾了5年也没有明确的电价,而且当地还要求采购当地设备。在当年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中国太阳能产业提起诉讼的重要一条,就指出中国把FirstSolar这条“美国狗”给关起来打了,而且一打就是数年。
这种情况在新疆尤为严重。光伏发展数年,不止一次有光伏企业抱怨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缺乏,前恭后据,企业在行政手续环节成本过高。
在2011年参观哈密的几个电站的时候,中节能、中广核和特变电工在并网能力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设了近百MW的光伏电站。这批电站的政策很宽松,但是后面哈密的就传出在土地方面朝令夕改的情况:有媒体报出每平米存在三棵以上的草的土地就按草场收费,而且按要求一次性征收。而且一家中字头的企业还因为不满足农民工的无理要求,在引起纠纷后,被当地政府罚款数万,该企业一直拒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