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入沟通加强政策支持和并网保障
“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实业,在于制造业,我们要尊重制造业。”李俊峰说,光伏产业需要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光伏应用市场。在他看来,解决光伏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题,最根本的还是金融体制改革,让更多的资金能流向光伏业,降低开发者建设光伏电站的融资成本。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和企业,应该进一步互动,建立一个符合光伏行业实际情况的金融融资模式,实现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乃至建设屋顶光伏的居民个人,以及金融机构的共赢。
针对客观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梁志鹏给出了更加具体的解决方法。他认为,首先要让金融机构了解光伏发电是什么。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开始构建银行和光伏产业的沟通平台,增加投资者信心。“我们需要让金融机构认可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价值。比如,政府和电网公司发布了多项支持政策,让所发电力能够及时并入电网,获得市场保障。由国家保障的商品,风险非常低,有什么理由不投光伏产业?”梁志鹏说。
另外,梁志鹏认为金融机构也应该创新,改变对投资规模的选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融机构更愿意投资大型项目,对于一些几千瓦的分布式发电项目,尤其是农村项目,金融机构往往觉得规模小,不愿意投资。事实上,这些小规模投资5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进而产生收益。“金融机构应当针对一些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梁志鹏说。
事实上,一些金融机构已经推出相关金融产品。2012年,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光伏产品25年期质量保证险,今年则针对光伏发电企业,开发出光伏“一揽子保险”,实际上就是光伏企业的综合保险,它将光伏制造企业可能因自然灾害承受的利润损失,全部纳入到保险中。
据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增的发电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过半,清洁能源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如果金融机构还是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传统煤电的投资上,必然会错过清洁能源市场。“不仅光伏产业发展不起来,而且金融机构也会失去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梁志鹏说,地方政府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建立公共担保资金,利用金融杠杆,降低金融机构对光伏发电项目的顾虑。
“国家电网公司支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相关政策,也会给资本市场以极大的信心。”专门研究新能源投资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韩启明说,自去年开始,国家开始重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之所以融资困难,核心的矛盾在于,如果分布式电站仅仅是自发自用,那么它的投资周期将是20到25年,而且有很大风险。但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分布式光伏并网,可以全额收购项目所发电力,这样不仅缩短了投资周期,而且还降低了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