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产业,尤其在雾霾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更是被寄予厚望。以中电投河北公司投产的2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为例,每年发电量3.2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0.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38万吨,减少粉尘排放2.2万吨。
“长距离运输电力有损耗,如果本地有清洁能源替代,显然是更好的方案”, 中电投河北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东介绍,“河北部分地区有连片荒山,发展集中光伏发电效率更高。”
国家能源局自2014年起对光伏发电实行年度指导规模管理,主要是担心如果上马速度过快,不仅电网接入以及消纳可能跟不上装机速度,从电费中收取的可再生能源附加也将入不敷出。目前,电网对光伏电站的接入以及消纳问题已经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光伏大省有所显现。
分布式光伏相比地面电站,具有就地消纳、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以及度电补贴需求少等优势。但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收益不确定性高、融资难、合适屋顶难找等问题,导致投资热情不高。相反,在电价补贴政策明晰,产业规划不断完善,光伏组件成本明显下降的情况下,集中光伏发电发展迅猛。
从全国范围来看,光伏发电建设速度与目标相比仍有差距,但是部分地区已经出现集中并网光伏发电指标不够用的状况。2014年国家安排河北省集中并网光伏容量40万千瓦,但仅中电投河北公司计划于今年投产的就有34万千瓦,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接受外来电力比重比较大的地区,跟西北地区可能存在光伏电力消纳问题不一样。希望国家在分配指标上能在现有基础上再给京津冀适当倾斜,也希望地方在分配指标上向技术成熟、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的企业倾斜。”李建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