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一般分为两类,包括“地面电站”与“分布式电站”。从目前情况来看,地面电站在装机规模上呈现出压倒性态势,而分布式电站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方向。
“地面电站”主要集中在青海、甘肃、新疆等西北偏远地区,这些地区日照时间长、强度大,非常有利于光伏发电;但是,这些地方的经济并不发达,用电量很少,光伏电站所发电量无法就近全部消耗,而特高压传送的条件仍不够成熟、损耗极大,落后的电网设施也无力承载更多的电站并网需求——因此,政策倾向已经明显不再鼓励地面电站的大规模建设,而希望能够大力推广分布式电站。
而分布式电站也叫屋顶电站,顾名思义就是在屋顶搭建电站系统。理想情形下,以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的电卖给电网,不足的再从电网买回来。依靠政策补贴,电站建设及运营商能够赚到钱,消费者实际用电成本也将得以降低。
2014年年初,国家能源局确定年内建成光伏电站14GW的目标,其中地面电站6G瓦,分布式光伏8GW。分布式光伏发电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并有望取代地面电站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不过,从上半年发展情况来看,分布式实际装机只有1GW,整个行业的装机量在3.3GW,与年初提出的目标有将近10GW的增量空间。因此,预计下半年政策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光伏行业全年整体景气度提升,相关公司业绩高增长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一面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一面是淘汰光伏落后产能的目标,光伏行业掀起了兼并重组的浪潮。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无竞争力的光伏企业相继被并购重组。顺风光电30亿美元收购尚德;通威集团以8.7亿元价格成功接手合肥赛维;晶科集团就近兼并尖山集团等。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整合依然在继续。未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做大做强。
总体而言,无论是地面电站还是分布式电站,在现有的价格体系之下,对建设及运营商来说仍旧是不错的商业模式。高毛利(你无需向太阳支付成本)、电价锁定(地面电站)以及后期较低的运营维护费用,使得IRR(内部收益率)总体能够稳定在10%-15%左右的水平。
思路转变
从整个行业发展状况看,我国太阳能产品生产居于世界前列,但制约整个光伏成本的原材料生产却高度依赖国外,同时,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应用也大部分出口。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我国成为了太阳能产品加工厂,从产品末端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缓慢,远不及国际发达国际水平,产业规模化尚有距离。
实际上,从行业的角度来判断,整个光伏行业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向现在的以发电和资源占有形式的转变;从政府的角度考虑,从原来的支持生产制造业,现在到支持清洁能源发电,这是发展思路上的一次重要转变。为什么市场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从政策来看,一是政府政策的落地,主要是电网结算政策的推出。电费结算由原来的各地方或中央财政补贴到按区域分类设定统一的标杆电价,电网统一结算,让光伏投资企业明确了收入来源,投资收益有了确定性;另外,在项目审批方面,从原来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审批到向各个省发改委发放指标,由各省在指标内按备案制落实项目准入。加快了审批程序。
从技术上来说,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国内各大光伏电力建设企业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行业标准、质量控制及过程进度的控制,让成本更加可控和明晰。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