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洗更健康
光伏政策如果多洗几次的话,显然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它的一大意义,或许是为了增加中东部地区地面电站配额较少问题而做的改变。
此前,光伏业内盛传,酒泉、南疆等这些地方都可能在第三季获得更多的地面电站配额,但似乎没中部、东部啥事,而新政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地区不平衡的问题。
另外,当把这个政策放到了“分布式”新政范围内,我们又会发现,这解决了部分地区分布式项目难以推广的问题,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和实质收益。
国家能源局的态度,也值得肯定。之前,能源局确定了0.42元每千瓦时的分布式项目补贴,不可说变就变(否则你当国家能源局是什么了,变形金刚么?)
年初,分布式的备案总量高达8G瓦,下到公司、上到地方政府,似乎都觉得目标定得有些那个啥,难以最终兑现,(领导毕竟是领导,站得高,看得远。)
但国内政府从原来的2009年“金太阳”政策制定,再过渡至分布式项目的补贴政策这一过程中,不过短短5年。决策者自身也需要摸索与学习,市场应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相关的政策。
分布式政策可考虑采取类似地面电站标杆电价一样的策略,也可以地区为单位,据实际情况出台更细致的内容(如补贴及税收减免等)。
尽管分布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潜力依然很大。如果有详尽的地方政策、或者分地区的补贴政策,对于这块市场的潜力挖掘是有利的。
在这方面,美国的分布式政策或许有借鉴意义。
某券商报告中就提及,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政策的全面刺激,分布式市场长期维持着40%以上的高增长。
美国联邦政府给予光伏的补贴包括了ITC补贴、加速折旧等方式。而州政府的花样更多:投资现金返还、度电补贴、税收减免、绿色电力牌照等。而这也直接催生了像Solarcity的业务模式。短期的市场验证来看,它是可以作为长久的商业模式继续运行下去的。
这种方式与台湾的统一标杆电价制度完全不同。台湾的分布式光伏由于不存在自发自用这种说法,项目的收益率,其实要比大陆的项目更好测算一些。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