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这15条道路并不容易。一个主要问题是,维持低碳经济所必须的一些关键技术还未成熟到适合大规模推广。这些道路建立在假设未来10年到20年有足够多低碳技术能够完成大规模商业化的基础上。实际上,这些团队迄今还无法实现2050年150亿吨的排放基准,但如果有更多低碳技术可供选择使用,它们很可能可以实现这一愿景。
需要全球齐心协力地大规模定向投资的关键技术包括,间歇性风能和太阳能存储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低碳交通工具电气化技术;住宅和写字楼的低碳化取暖、降温和通风技术;第四代核能技术;航空和货运用高级生物燃料技术;以及不同工业领域的加热流程电气化技术。
除了为我们带来2摄氏度控温目标仍有可能通过深度脱碳实现的亮眼消息以外,这份报告还为国际气候谈判提出了重要的建议。谈判的重点在于到2025年或2030年的减排承诺。然而,如果各国没有着眼于更长的期限,他们很可能采取远无法满足2摄氏度控温目标要求的策略。
因此我们有必要签署一个协议,让各国在做出具有约束力的2025年或2030年减排承诺的同时,画出着眼于2050年的深度脱碳道路。各国全都会同意画出这些道路,供国内和国际的协作和监督,但鉴于其中的技术不确定性,不必受其中的具体规定约束。这些针对不同国家、着眼于2050年的道路将建立在一项共同承诺的基础上,即:各国将共同承诺遵守2摄氏度控温目标,并开展必要的全球合作,包括开展技术合作、拿出资金支持、协调各自的政策。各国政府和企业将预先同意一份将目前未达到商业化阶段的低碳技术,发展为可在未来大规模使用的低成本低碳技术的路线图,并明确划定资金来源。
今日的报告让我们第一次了解了这一新思路。2015年上半年,“深度脱碳道路项目”将发布其第二阶段的工作报告,来衡量转向低碳经济的成本和收益,并研究如何让各个发展阶段差异极大的国家公平负担成本。然而,关于如何能够在2015年取得谈判的成功,并让地球在21世纪变得更加安全,如今我们已有了更清楚的路线。
(本文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 杰弗里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