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第二次“双反”调查,并将调查范围扩大至全产业链。对此,多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光伏企业高管一致认为:“仅丢掉美国市场还不是问题,只怕欧盟会再跟进。另外都这样死缠烂打得到好处,其他国家很有可能跟着围堵中国的光伏产品,这头带得太坏!”果不其然,刚刚过去一个月的时间,澳大利亚、日本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的消息不胫而走。
澳大利亚企业
已递交“双反”申请
美国“双反”的始作俑者是德国光伏巨头Solar World在美国的分公司,澳大利亚的情况也许和美国类似。
据可靠消息,近日已有数家澳大利亚光伏企业向该国商务部门递交了报告,要求对原产于中国大陆的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
虽然澳大利亚光伏行业协会主席约翰·格兰姆斯去年年底对外宣称,该国对进口的光伏产品从来不设置关税等壁垒,但一般来说,只要有代表性的企业发起申请,相关部门都需要受理并发起调查。
“澳大利亚本土光伏制造企业寥寥可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告诉记者,“美国‘双反’的始作俑者是德国光伏巨头Solar World在美国的分公司,澳大利亚的情况也许和美国类似。”
据了解,澳大利亚80%以上的国土光照强度超过2000千瓦/平方米/小时,拥有世界第一的光照资源,在系统成本相同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光伏发电的成本几乎只有德国光伏发电成本的一半。
“尽管2013年澳大利亚光伏新增装机量仅有0.7GW左右,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稳定的政府扶持政策,令澳大利亚光伏应用市场的前景极其广阔,英利等国内企业就正在大力扩展其在该国的市场份额。”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张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澳大利亚的本土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发展光伏产业的需求,因此从产业层面看来,‘双反’实施的可能性很小。”张为表示,“但从政治体制来看,毕竟澳大利亚和美国、欧洲‘穿的是一条裤子’,既然死缠烂打能得到些好处,也不排除其参与围堵中国光伏产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