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本来是建筑行业比较关心的事,但是现在已经超出建筑本身的范畴,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目前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原因与建筑扬尘相关;此外,越来越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与建筑设计、建筑节能也密切相关。
以我本人多年从事光伏发电的经历来看,发展分布式光伏与建筑产业化息息相关。
基于此,在本次政协会议上,我提出了“推动建筑产业化、促进分布式光伏建设”的建议。
建筑产业化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建筑产业化是指整个建筑产业链的产业化,把建筑工业化向前端的产品开发、下游的建筑材料、建筑能源甚至建筑产品的销售延伸,是整个建筑行业在产业链条内资源的更优化配置。如果说建筑工业化更强调技术的主导作用,建筑产业化则增加了技术与经济和市场的结合。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建筑生产工业化,建筑生产工业化的本质是:生产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建设管理规范化,建设过程集成化,技术生产科研一体化。
建筑生产工业化在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工业发达国家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其建筑工业化的程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栋住宅有一半用预制构件组装完成,预制构件率最高达到80%以上。我国的建筑产业化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市场不成熟,企业不成熟、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集中度不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成效不太大。
目前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困境
“十二五”规划中对国内分布式光伏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这几年伴随着国内光伏上游制造与下游建设成本的迅速下降以及一系列财政、产业、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刺激,国内光伏发电产业逐步由起步发展阶段进入到规模化发展阶段,2008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100%。中电联最新数据表明,2013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为113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35%。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一方面目前分布式光伏仍然占比不高;另一方面在财政投资补贴政策退出后,未来能否持续快速增长仍然存有较多不确定性。其中瓶颈之一是规模化屋顶资源。作为分布式的屋顶光伏,天然的需要与建筑屋面相结合,屋顶是基础、更是一种资源。适合市场化开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对屋顶资源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承重能力、规模大小、用电价格、并网难易等因素。举个例子,最近广州市组织做了一个屋顶资源的普查,发现现有可利用的屋顶资源达到3000万平方米,可开发建设200万千瓦的分布式屋顶光伏。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每年可以节约燃烧53万吨的标煤,可以减少140万吨的CO2排放。放眼全国,可以利用的屋顶面积更是数以十亿计,只要有小部分能开发利用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从实际调研来看,有许多本来最适合光伏利用的规模化的工业厂房由于设计承重不足,屋顶设计五花八门,不能轻易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这是非常遗憾的。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制定建筑产业化标准
建筑产业化是建筑业界的一次改革,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建筑产业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建立一套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建筑体系。现代建筑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升级,同时也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引导。在学习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内的发展路径,抓住目前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契机来推动建筑产业化的应用。
建筑产业化,标准是基础。目前国内相关行业标准还不够系统且缺乏权威性。
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快推动制定建筑产业化的标准。
将光伏安装纳入建筑产业化的设计范畴
建筑与光伏相结合,这既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也是光伏新时代下建筑产业化概念的进一步外延。
前面已经论述了分布式光伏市场化开发的困境,那么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就在于将屋顶光伏安装纳入建筑产业化的设计范畴,最主要是纳入工业厂房设计和建材的标准化要求。
我们常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想说:点点能源,可以汇聚。我们国家如此之大,可利用的屋顶如此之多,只要能够有一点点的改进,汇聚起来就是了不起的成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建筑产业化的引领下,分布式光伏的前景必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