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开起来后,新的问题也跟着来了。个性化产品定制虽然附加价值高,但由于模具成本也高,加之单一产品的生产批量小,因此很难满足工厂生产负荷,致使公司实际利润被拉低,且很多时候工厂产能还处于闲置状态。
摆在陈解群面前的问题,再次激发了她的“奇思妙想”。
很喜欢自驾游的陈解群,闲暇之余会约上一帮朋友四处游玩,并常常露营野外。
由这个喜好,她想到了随身电器在野外的用电问题,比如野营时的照明和手机、相机的充电。她觉得,除了小众化的定制产品,必须要设计、开发出一些大众化的产品,才能改善公司的运营难题。
沿着这一思路,雷铭太阳能开发设计了几款针对“驴友”的太阳能电源产品,包括太阳能移动电源、太阳能摄影背心、太阳能帐篷、太阳能背包,等等。但在推向市场后,销售却并不顺利。
经过跟“驴友”交流,陈解群才发现,仅仅是便于携带和实用性,并不能吸引“驴友”购买。作为潮人一族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们,对产品造型的美观和精致,其实相当挑剔,实用性反倒在其次。
获得了市场一手反馈信息的陈解群,回来立即组织设计人员在产品外观和造型方面下功夫,并拿着新的设计方案四处征询“驴友”意见。几经修改,终于成功开发出了数款既时尚又实用的户外太阳能移动电源,并首先获得了身边朋友们的追捧。
这次产品创新过程让陈解群意识到,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产品实用性的理解,很有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太阳能手电,生产者认为充一次电用得越久越好。可谁家的手电是天天在用呢?所以这不能计算效率问题,因为你实际上本来也用不完。”
陈解群由此认为,光伏应用要想让消费者广泛接纳,需要一个理念的转变过程。“太阳能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环保的态度,一种生活理念。当大家把思维改变过来,这种东西就成为一种常用的必备生活用品了。”
她举例说,“比如新能源汽车,出租车都能长期跑,为什么私家车不能用呢?其实,这是个思维模式问题。出租车一开始也不乐意用,后来大家都适应了。”
卖的就是“独特”
陈解群的名片,以粉红色为底色,显得时尚、别致、女性化,而她的男同事的名片,却以白色为底色。
自认为是太阳能行业“外行”的陈解群觉得,这个行业缺少一些精致的东西。“光伏行业很粗旷,或许是男人多的缘故吧,其实这是个需要精致乃致时尚的行业。”她说。
公司名片的创意,或许正是陈解群想要改变行业“粗旷”形象的一种努力。实际上,她不仅根据员工的性别设计了不同颜色的名片,甚至还针对不同产品设计了不同颜色的名片,让人只看名片颜色就知道是哪个产品的团队成员。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