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
新政策发布,市场变幻人心思变。顺风介入、尚德易主,通威入手合肥LDK,传统能源电力公司伸手电站,曾经的领头羊成为了行业过客,新一轮玩家入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搅动得光伏业越来越热闹,浮躁动荡的年代,一家“老牌”光伏公司安静地成长。
2010年,在产能急速扩张、强手如林的竟争中,晶澳太阳能取代尚德、夏普成为太阳电池产能与出货量全球第一,当年出货1463MW电池,产能2.1GW。2011年仍顶着电池全球第一的晶澳开始悄悄转型,由电池过渡到组件。
停止电池产能扩张、兴建组件厂、建设组件销售团队,2012年晶澳业务成绩出现分化,组件出货939MW直逼电池业绩,连跃七级出现在全球前十组件供应商排行榜上,2013年前三季度组件出货806.9MW,年度组件总出货将超往年,实现转型。
从硅片、电池到组件,再到电站系统集成,伴随光伏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市场变化,晶澳的发展走过了多个阶段。2014年伊始,为了进一步成长,晶澳太阳能持续打出三张策略牌。
出海,新市场带动组件出货
2014年1月,晶澳太阳能宣布与保威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拟在南非伊丽莎白港建造一座标定产能为150MW的光伏组件组装厂。该合资公司背后的两家合作企业表示计划将在2014年第二季度即开始生产业务,该工厂坐落在伊丽莎白港的COEGA工业开发区,并具有将其扩建至600MW的潜力,以满足南非国内的预期市场需求。
“这是晶澳在海外开设的第一个工厂,晶澳一旦进入,就是实实在在地做。” 晶澳副总裁曹博负责全球业务的开拓与市场营销,据他介绍,南非市场也存在本土化限制,“我们需要在当地立足,这家工厂将在我们在南非市场上寻求利益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使我们在发现并寻求最佳商业机遇时具有更多的本地信息与资质。”
南非国家能源部设立了可再生能源独立发电商采购计划(REIPPPP),旨在该国境内推广可替代电力能源的普及,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减少大规模停电次数,目前该计划已经成功发掘出了该国市场的大规模发展潜力。
IMS Research在2014年2月公布的季度报告中将南非评为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光伏市场,该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太阳能总量目标提高至8.4GW,这将吸引更多太阳能投资方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
既然晶澳决定将主营业务发展到组件,那么就需要足够的组件出货量来增加营收,组件销售迫在眉睫。 然而组件竞争日益激烈,由于价格倾轧厉害出货量增加盈利却减少,组件销售的难度也不小。除了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成为增加出货量及盈利的砝码。
南非是晶澳太阳能开拓新市场的其中之一,更早也更吸引目光的还有中国及日本市场,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晶澳中国组件出货量大幅提升,到第四季度占比达到46%,2013年持续保持;2013年上半年晶澳同时成为中东地区最大中国组件供应商,新市场的开拓使晶澳全球业务市场占比出现变化,传统市场逐渐降低,新市场占比增加,整体复合增长率108%(如图一),风险得到分散。
晶澳的新市场开拓与其转型密切相关, 晶澳从电池到组件的转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应该说企业的转型都是慎重而严肃的, 首先要想清楚为什么这样转型,转型中间会遇到什么问题,转型后的角色定位等,否则很容易因为判断失误而出现致命伤。这几年光伏产业中出现的大扩产和转型,从多晶硅、硅片到电池、组件、电站,过长的产业链、过大的产能脱离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负荷,导致现金流断裂,倒闭、重组不仅仅发生在小企业,领先公司尚德、赛维等都是前车之鉴。
回顾晶澳这两年的转型及新市场开拓,曹博表示:“在晶澳2011年思考转型时,我们对组件市场做了深入分析同时对未来几年的市场变化进行了预测对比。根据当时IMS全球装机规模预测,2011-2015年占全球70%份额的欧洲市场将大幅下降,而美国市场因为提出双反电池片存在风险,且当时主要竞争对手都在集中在这两个市场;另一方面,以中国、日本、亚太、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占比将逐年上升,虽然当时新兴市场的量还很小,但未来成长速度快,晶澳拥有良好的机会。为此我们制定了转型时的组件销售策略,以欧洲市场为基础尽快提高组件出货量,重点加强日本、中国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布局,陆续加强中东、非洲计美洲等新市场布局。”
自欧盟及美国相继启动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的双反后,中国光伏公司对欧美市场慢慢变得谨慎,随着双反的节奏一直持续到2014年,欧盟以与中国达成配额限制及价格承诺而宣告一段落,这两年欧洲市场的全球占比也如预测中下滑,新兴市场“临危受命”,一些国家与地区成为继欧洲传统市场后光伏企业相继登陆的目标,各凭本事开发与争夺新市场,策略很重要。
“从这两年的市场格局变动及晶澳取得的成绩看,我们当初设定的策略是符合发展的,也是对的。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强中国、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及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南非投资设厂是我们的第一步。中国作为本土市场,在晶澳市场占比中占有重要份额,今年分布式也会参与其中。”曹博与《PV-Tech PRO》分享了2014年晶澳的市场营销策略与布局,他表示:“对于传统市场欧洲,我们将加强品牌建设,依托产品和品牌优势,加强欧洲市场的资源配置,在现在欧盟与中国达成的共识里,晶澳反倒具备了优势,同样的价格更好的质量,自然更具竞争力,晶澳的电池、组件产品的质量在业内有目共睹。”
技术升级,2014年Q1推新一代主流电池
“2014年2月日本光伏展会期间,我们将正式推出已经研发成功的Percium高效单晶和Riecium高效多晶电池。其中Percium电池采用背钝化和局部铝背场技术,单晶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3%,Riecium电池采用黑硅技术,多晶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4%,高于行业0.8%。”晶澳首席技术官及首席运营官刘勇向《PV-Tech PRO》介绍,这两款电池不出意外将成为新一代主流电池,Percium电池和Riecium电池全部为晶澳自主研发完成,包括设备研发。
目前日本市场是晶澳的主要市场之一,弘亚时代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以来晶澳出口到日本的组件量上升很快,赶超早年布局日本的天合、赛维、尚德等成为日本前两大中国组件供应商,2013年晶澳太阳能组件出货日本将大于400MW,对晶澳出货及营收做出了不俗贡献。日本是全球平均销售价格(ASP)排名数一数二的市场,日本客户对产品质量及品牌的要求也很高,组件进入日本还要通过极其挑剔严格的JET认证,日本市场更关注产品质量本身及企业的实力,组件产品出现在卖场中,消费者需要组件保持25年的寿命,在25年时间里能有相关的售后服务,因此,中国的组件进入日本从来都是很难的,尤其在2011年以后。
进入日本市场之前晶澳制定的是高端策略,一方面选择市场中最大的企业及大的分销商展开业务合作,晶澳在日本的合作方之一为日本西控集团,西控集团是日本最大的居民光伏电站系统提供商。另一方面是建立高端中国组件品牌形象,从产品质量、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体现。
CTO&COO刘勇除了管控晶澳的产品生产研发以外,目前同时负责日本市场,他表示:“日本市场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与晶澳的高端产品定位相符合。晶澳的电池技术历来领先于业内,同时以高效著称,主流产品Cypress电池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4%,从最初的赛秀、晶枫电池到R3、R5电池到MWT电池到Cypress、Cypress2电池再到现在最新的Percium、Riecium电池,我们每年都在研发更高技术的高效电池。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电池供应自身组件生产需求,在高效电池基础上生产出来的组件转换效率也得到保证,成为业内效率最高的组件品牌之一。针对日本市场的特点,我们于2012年10月推出了业内第一家抗PID电池,这些在产品质量与高效上的保证,为我们在日本市场能一开始打开局面并保持高出货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效电池研发及先进组件技术成为晶澳持有的王牌(如图二),得益于此目前晶澳量产主流单多晶Cypress2组件(60片156电池)功率比行业平均高5W,效率高0.31%;量产新产品Percium单晶(60片156电池)组件功率比行业平均高25W,效率高1.5%。量产新品Riecium多晶(60片156电池)功率比行业平均 高15W,效率高0.92%。
2013年,不少业内一线光伏上市公司如英利、天合、昱辉等都采取了OEM生产策略,通过在其他国家与地区或在本土增加OEM产量、扩大全球OEM产能,有些公司则是自身组件产能不够,需要对外采购一部分以满足需求。
“我们不会如此操作,现在我们的产能百分之百全部自己生产,不假他手。组件需要在户外保持25年寿命,需要对客户负责,我们的目标是做长远。”刘勇表示:“我们希望生产的产品能够在自己管控之下,掌握生产流程并对质量进行监控,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程序与细节,不是所有工厂都能按要求做到,这对产品质量会造成影响。现在不少电站陆续反映组件质量问题,有些出现在电池方面、有些问题则出在原材料的选择方面。晶澳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我们采用自己生产的优质高效电池,选择一流供应商BOM材料,同时严密监控生产全过程。现在我们所有组件通过公司内部的全自动生产线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2014年晶澳提出细化电流分档,将组件分为高电流、中电流和低电流三档,通过提高电池电流的一致性,提高组件输出功率。为了进一步增加产品竞争力,晶澳在成本方面做功课。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站业主与投资运营商开始关注组件带来的长远效益,每度电的成本,而不是眼前组件及系统造价,通过优质组件及系统增加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所带来的后续利润更多。我们经过测算,Percium组件功率285W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单晶260W对比,可节约至少11%的运输成本、10%安装费用、10%BOS费用,Riecium组件功率270W与行业平均水平多晶组件255W相比,可节约至少5%运输成本、4%安装费用及BOS费用。”刘勇认为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金融保险认证等体系的介入,电站终端对制造端的产品要求与采购会更加理性和注重质量。
稳健财务指标,年底预计200MW电站实现财务收入
2014年3月中旬,晶澳将发布2013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务报告。201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晶澳分别出货430MW、463.7MW、500.2MW,毛利率每季度提高2%,于第三季度达到11.3%,然而不够,还没有扭亏。
随着晶科能源、阿特斯、昱辉阳光等光伏公司相继宣布恢复季度盈利,2013年被认为是观察一线光伏上市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季度盈利的重要窗口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保持稳健的财务状态及良好的出货对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相比于客户竞争者的陆续盈利,2012年实现电池到组件转型、以稳健著称的晶澳太阳能步子迈得更谨慎,因此更让人期待这家公司的成长与成绩。
晶澳太阳能总裁谢健表示第四季度财报会有好消息:“2013年第四季度我们将有不错成绩,相比前三季度Q4出货量有进一步增加,盈利也有改善,可以达到预定的1.9~1.95GW全年出货量目标,季报将于3月进行公布。除此之外,2014年第一季度我们也延续了2013年第四季度良好的出货趋势,为此2014年我们将计划对组件产能进行扩产,未来组件将会扩产到与电池产能相匹配,并保持95%的开工率。”
虽然天合、英利、阿特斯等都在宣布扩产,但在访谈中可以感到晶澳管理层对扩产的谨慎,对是否在2014年将组件产能扩到3GW,还存在待商榷空间。2014年的市场存在风险,谢健直接提到了自己的担心,他认为2014年至少存在两个不确定性,需要保持警惕心。第一个不确定因素是美国双反对市场的影响,鉴于这个不确定因素,晶澳延缓了对美国市场的开拓。
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中国2014年国内装机容量到底是10GW还是14GW,如果是14GW那么市场会比较乐观。
迫于生存压力,越来越多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开始“向下生长”,目前涉足电站系统的大型光伏不在少数包括阿特斯、英利、海润、晶科、天合等,2012、2013年举全力进入转型的代表企业当属海润、晶科,其中海润光伏仅2012年投资电站就接近20亿。眼下晶澳公司整体财务指标稳定,资产负债比、还账能力都处于较安全级别,现金比率高于同行平均水平,在这方面比其他公司更具有发展电站的优势。然而在投身电站投资的大潮中,又一次,晶澳与其他一线光伏上市公司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我们鲜少听到或看到晶澳开发电站的消息与动作。
谢健向《PV-Tech PRO》表示当前晶澳主营业务将还是以太阳电池、组件为主,至于电站开发方面,公司正在谨慎拓展电站业务,2014年会有所延伸,在中国会投入比较多的资源,特别是开设有工厂的省份,国外个别市场也会参与,但不会广泛。进行中的 (Pipeline) 项目超过400MW,超过200MW具备建设条件,50MW已经开始建设,2014年预计有200MW会实现财务收入。
事实上,晶澳手中早持有几百MW的电站积累,只是一直密而未发,正如晶澳以往的惯例,对待电站业务,也很谨慎保守。
作为一家 2005年进入光伏产业的公司,晶澳太阳能算的上是第一批资历较“老”的光伏公司了,经历了起起伏伏的9年,明年晶澳也将迈入第十年。这些年,光伏产业冒出了很多的公司又陆续消失了,有些电站业主以前买进的组件如今找不到生产公司,为了能长远地存在于这个产业里,需要企业管理层做正确地判断和决策,在晶澳管理层看来,保持长远发展有时候谨慎点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