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虽然我国光伏企业普遍面临亏损境况,但骨干企业仍在加大工艺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7.6%,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9.3%,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主流组件产品功率达到250~255W,同比提高近6%。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120千瓦时/公斤,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120千瓦时/公斤。
在生产工艺水平的驱动下,产品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先进光伏企业的光伏组件生产成本已下降至0.5美元/瓦,多晶硅降至14美元/公斤,部分企业研发的系统装机成本下降至8~9元/瓦,同比下降幅度近20%。物美价廉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望2014年,技术进步仍将是产业发展的主题。预计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接近甚至超过18%,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20%,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达到260~265W。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电子级多晶硅有望获得突破,高效多晶硅片地位进一步巩固,类单晶技术又受关注,N型电池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组件生产成本将下降至0.45美元/瓦,多晶硅将降至13美元/公斤,系统成本下降至7.5~8元/瓦。
微观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要明确多晶硅行业的国际战略地位,因为国内成本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以不能盲从国外多晶硅生产技术。同时国家应当支持建立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关键工艺和装备升级的研究平台。各大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在多晶硅生产技术成本下降探索过程中共同努力,为未来多晶硅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平安证券能源金融部执行总经理王海生:2014年国内多晶硅的需求量预计在14万~15万吨,“三巨头”的供应量在8万吨左右,加上成本在18美元/公斤左右的洛阳中硅、南玻、瑞能等数个企业,即可以达到10万吨的供给。再加上进口的4万~5万吨,留给剩余多晶硅企业的空间已不多。
@成都恒海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如果“三巨头”的成本在2014年能降到15美元/公斤左右,那么90%的国内多晶硅企业将没有竞争力。事实上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观望,也没有钱投入技改,成本高企不下。
@光伏小灵通:在几个巨头的扩产及低价格竞争背后,目前在产的十几家国内多晶硅企业两年后能剩下的估计只有6~7家,其他停产企业则会加速破产速度。目前有企业已经在出售还原炉、氢化炉等设备,计划退出这一行业。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