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USITC初裁的出台表明案件开始往坏的方向发展。”廉锐分析称,“在下一步美国商务部的裁定出台之后,假设裁定结果还是认为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有损害,那么就会有一个反倾销、反补贴的初步措施出台,这个措施在出台之后就会马上生效执行,到终裁之后再根据结果多退少补。”
这对于相关光伏企业而言无疑是坏消息。影响会有多大?廉锐称,具体还要看随后裁定的细节来看事件会如何演绎,但基本上讲,只要是裁定认为对美国产业有损害,“多半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而对于台湾地区企业的影响则更大,因为台湾的电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是通过大陆销往美国的”。
光伏企业加快海外设厂步伐
在1月份美商务部立案消息传出后,中国商务部表示严重关切,并在官网发表文章指出2011年美方立案并加征高额“双反”关税后,不仅未能改变美国国内产业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而且引发光伏贸易争端的连锁反应,致使全球产业链陷入混乱。针对美方再次发起“双反”调查,中国商务部敦促美方审慎处理,慎重采取措施,终止调查程序。今后中方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评估对中国光伏业界造成的影响,坚决利用各种机制维权。
在频繁受到欧美“双反”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也在寻找破解之道,陈哲表示,经历“双反”调查的中国光伏企业在此阶段出现了一定的积极变化:公开数据显示,受欧美“双反”调查影响,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欧出口量大幅下降,较2011年分别下降约30%和45%;但与此同时,经过实力企业积极开发,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对日本、加拿大、印度及东盟部分国家等光伏新兴市场出口量迅速翻倍,增量几乎弥合了欧美市场的减量部分。
廉锐认为,近两年在“双反”背景下的中国光伏市场内需开始启动,“近两年,国内光伏市场增长非常快,尤其是去年,中国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而且新增光伏装机量也创下了新纪录。我们非常有把握地认为,国内市场还会进一步增长。”
另外,廉锐还表示,因为美国对于中国自产电池的“双反”,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开始了海外设厂的步伐,但是总体规模不大,“如果这次美国的裁决对我们进一步限制,那么就会促使更多国内企业增加海外设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