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几摊鸟粪就可能削弱大型光伏发电站的发电能力。为解决这个难题,上海的一家创业公司“康威特吉”拿出了绝招,并在几周前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评为年度中国最具潜力可再生能源技术。WWF认为,如果市场表现符合预期,10年后该技术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305万吨。
WWF项目代表刘颖说,今年脱颖而出的共有5项技术,全都来自中小企业,总的碳减排潜力超过1.2亿吨。但同时,中小公司仍面临一系列障碍,令人目眩的减排预言能否兑现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威特吉可以作为观察清洁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的切入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它们无疑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削弱木桶效应
只用一句话,康威特吉CEO刘庆国就让记者听懂了光伏电站的困境:“这是‘一颗老鼠屎弄坏一锅汤’的高科技版。”
光伏电池天性怕阴影,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被遮挡,能量输出就会迅速衰减。更要命的是,为了发电,电站会将几十颗电池串联在一起,但这个“电池阵”存在“木桶效应”——所有电池的发电表现会向能力最低的那块看齐。
鸟粪、落叶、杂草、乌云,能在光伏电站这个“木桶”上制造“发电短板”的名单有一长列。作为应对,康威特吉研发了一种智能优化器,它能协调每块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削弱木桶效应。
刘颖说,全球只有3家企业掌握优化器技术,康威特吉是唯一的中国公司。
去年,康威特吉得到了一个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从7月起,国内一家大型光伏电站同意让它对数千片电池进行优化。经过5个月的测试,全球顶级认证机构“莱茵TUV”出具报告表示,光伏优化器能让电站多发8.76%的电。而刘庆国说,优化器只会让电站增加3%的成本。
目前全球研发者每年大约只能将光伏电池的效率提升零点几个百分点;与之相比,8.76%的意义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