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如果有人问梁宏毓和常秀花夫妻俩在哪里工作,他们都会有些自豪地说出“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如果对方表露出疑问的神情,两人便会解释道“就是蔬菜大棚,但上面可是铺了太阳能板,能发电还能帮助种菜。 ”从2013年年初开始,夫妻两人卖了家里的六亩多地,告别了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模式,进入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种植工人。在这里,刨地的耙子变成电动按钮,杀虫药被太阳能板代替,更让老两口开心的是每月的收入也比之前翻了一番。 记者 王婷 王晓雨
现场 大棚里用按钮“种地”
昨天上午8时30分,60岁的梁宏毓早早来到6号蔬菜大棚,大棚里放着3万个菌包,整齐地摆在架子上。有的菌包口已经冒出了新鲜蘑菇,梁宏毓一手拿着小篮子,一手轻轻在菌包口部一拧,蘑菇随即掉入篮子里。梁宏毓将收集到的蘑菇集中在一起,掏出口袋里的小刀,将蘑菇根部削掉。“修整”完毕的蘑菇放在一旁等待其他工人打包,或送到国外,或进入超市,或直接到居民家中。收拾完后,梁宏毓又开始给其他的菌包浇水,小型洒水机后面绑定了一块电池,打开按钮,水自动喷了出来,梁宏毓只要站在菌包前,无需费力就能完成整个浇水过程。
与梁宏毓两棚相隔的是他58岁的妻子常秀花,每天清晨她都和丈夫一起上班,除了照顾蘑菇之外,有时还会到其他大棚照顾蔬菜、水果、茶树等植物。有时常秀花的工作更为简单,只要按动一个按钮,大棚里就能完成浇水、调光、温度调节等工作。
以前 地里干活晒成“黑”人
梁宏毓和常秀花住在即墨普东镇一里村,是村里的普通农户,以前和妻子一起打理8亩土地。下地干活,对于年过半百的梁宏毓和常秀花来说,已经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每天在地里待六七个小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季节和特点,两人一直在忙着浇水、除草、除虫。最难熬的就是夏天,太阳一晒,整个背部和脖颈像是放在火炉上烘烤一般,先慢慢变红,接着就是黝黑,如果晒得更厉害,还会一层层地脱皮,由于两人年岁较大,事后再怎么养,黑色的印记总难再消除了。温度高伴随着虫子也多,不仅要定期除虫,还会给不知名的东西咬伤。
传统农业还总是要靠天吃饭,两人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土地,如果一切顺利,八亩地每年能给夫妻俩带来一两万元的收入,可如果碰到“天公不作美”,收入就要跟着打折了。
现在 卖地进大棚变身工人
一直到了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梁宏毓和常秀花家附近出现了一个生产和利用太阳能的企业,企业里有个科技大棚项目,即在蔬菜大棚上放置太阳能板,不仅可以吸收太阳能发电,还能将太阳能利用在农业上。当时正值村里搞发展,梁宏毓和妻子商量着将家里的6亩地卖掉了,然后进入企业,从农户转变成了工人,在这里他们被分配负责种植蘑菇。培训结束之后,两人进入大棚正式开始工作。普通大棚外侧是塑料薄膜,而这里棚子外侧都挂满了太阳能板,除了遮阳之外,太阳能板还能提供大棚内使用的电源,控制净水设备和用电照明,这可让两人省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