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落后成掣肘
实际上,早在2011年12月15日,天威保变就发布了关于天威硅业临时停产检修的公告,此后并未复工。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天威硅业在起步过程中步子迈得太大,技术和成本方面又没有抓牢,整个升级系统相对落后,即便后来多次“问诊”、论证改造方案,也无力回天。
“2011年,天威硅业就已经成为天威保变的负担”,长期关注该公司的中投顾问能源研究员任浩宁告诉记者,“天威保变很早就确定了将其剥离的方案。”
在任浩宁看来,天威硅业在技术方面与多晶硅龙头企业差距较大,有些主要指标甚至达不到行业平均值。
相关调研显示,天威硅业能耗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0%,与多晶硅龙头企业相比,高30%~40%;而另一重要指标单位量成本则比排行前五的同类企业高出20%。
2013年12月31日,工信部网站发布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11家多晶硅企业上榜,天威硅业并不在列。
事实上,天威硅业从停产后,一直试图进行技术升级。2012年6月,天威集团还邀请国内多晶硅领域的相关专家对其多晶硅技术改造方案进行论证。3个月后,天威保变发布公告,计划投资近10亿元对天威硅业进行“升级改造”。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内的技术差距已经拉开,天威硅业再怎么技改更新也很难跟上。
天威保变意在“保壳”
“天威保变在光伏领域的布局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任浩宁直言。
天威保变2013年中报显示,其在新能源领域主要参股、控股子公司全部亏损严重。其中,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的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亏损6.23亿元、2.36亿元和1.17亿元。
2012年天威保变亏损15.25亿元,2013年前三季度亏损22亿元,面对连续亏损,如何顺利保壳、避免暂停上市成为天威保变本年度主要任务。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剥离包括天威硅业在内的停产亏损新能源业务“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