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这几年,经济界对“抄底”这两个字已不再陌生。这个香港股市评论员常用的名词,如今已被广泛引申为企业家在某个行业处于市场低谷时借机介入的战略性投资行为。在此举三个著名的案列:一、2010年3月日,恒大集团在中国足球大环境因为反赌扫黑跌入谷底,一些投资人纷纷撤离足球圈的时候,突然宣布向广州足球俱乐部注资一个亿。二,2013年11月,在中国政府限制三公消费,高档白酒市场陷于寒冬,茅台集团市值缩水4000亿之际,宗庆后高调宣布投资白酒行业。三,在欧美联袂对中国光伏实行“双反”的围剿期间,台湾首富郭台铭和顺风光电新控股人郑建明相继出手布局光伏,收购昔日豪门尚德与赛维,两者总体投资概算均在千亿元左右。在上述抄底案列中,恒大足球俱乐部这支当年中国次级联赛的球队,如今一跃成为亚洲足坛的新霸主。宗庆后用差异化战略制造百元茅台,利用娃哈哈极其强大的营销网络,祈求再创辉煌也是大概率的事。唯有富士康和顺风光电的投资让人们心生疑窦。如果他们的投资计划可以算是投资的开始那道是无所谓,但是如果他们现在真的把真金白银砸进去的话,套用证券业的一句术语,那他们就会被深套其中。尽管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期待光伏产业抄底者的出现,尽管富士康和顺风光电也早已高调抄底光伏,但是从我国光伏产业生存发展环境总体上判断,我还是坚持认为,光伏抄底为时尚早,抄底企业仍需谨慎。大家不妨从以下基本面进行分析:
一,供大于求市场的格局远远没有改变,库存去化和产能去化还会迫使一批企业退出,抄底还为时过早。
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光伏直接产能约为15GW左右,可以释放的产能预计在20GW以上。至2012年底由于欧洲市场出口萎缩,很多光伏企业被迫停产,累积的库存也当在10GW以上。2013年,针对欧盟“双反”,国内光伏电站建设有所起色,加上尚德和赛维的破产,但是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没有丝毫改变,光伏的产能和库存依然像“堰塞湖”那样威胁着整个光伏产业的安全。按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光伏产业在产能去化,库存去化方面还必将淘汰一批企业。当前国家对光伏产业支持的前提是确保产能在合理的范围内,所谓合理的范围,按笔者的预判大约在每年10GW左右,其中国内市场占40%,出口占60%。现在光伏企业淘汰远没有到满地找“牙”的时候,尚德和赛维的破产只是掉了两颗“当门牙”而已。如果投资者在这个时候企图抄底,可能也会在真正的市场恐惧到来的时候遭遇“滑铁卢”。有一个事实摆在人们面前,无论是富士康还是顺丰光电,其抄底的一只脚还是踩在产能这个“地雷”上。他们的抄底也许会进一步加快市场的整合步伐,但是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说不定那一天自己也成了被战略兼并的对象。
二,我国光伏产业10年来形成的诸侯争雄的格局,直接导致社会化生产的分工不明晰,企业家在陶醉于全产业链霸业的时候,却被这个链条勒得死去活来。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缺乏产业内部的分工合作,这个在大型光伏企业之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企业家在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都企图独家做大,甩掉所有竞争对手。由于不接受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理论,他们一开始就在电池和硅业的产能规模上长驱直入,在细分市场上决出高低。为了不受制于人,他们继而转向自闭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甚至要求相关的供应商也要选边站队。当一个产业内部缺失了合作的条件和机制,其发展也就走向了畸形。做电池的把手伸向了上游的硅业,做硅片的也把自己的领域拓展到陌生的电池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由合作走向割裂,自然给企业带来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从这个意义来说,尚德和赛维的无奈破产根源于此。